搜尋此網誌

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史上最大人蛇集團破獲 逮74人

史上最大人蛇集團破獲 逮74人

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昨天偵破歷來最大規模的跨國人口偷渡集團,該集團兩年來成功偷渡四十多名大陸少女到美國,獲利超過一億元;移民署昨天移送台灣及大陸共七十四人法辦。

本案由移民署與美國國土安全部、美國在台協會、我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等單位共同偵破。國境事務大隊指出,人蛇集團過去慣用偷渡手法,是由蛇頭帶領偷渡客經港澳等第三地過境桃園機場,伺機在桃園機場換登機證,此手法後來被移民署有效掌控,偷渡成功機率大減,改而用更精巧的方式偷渡。

辦案人員追查發現,新的偷渡集團分工細膩,由在逃主嫌鄧穩勝遊走兩岸三地指揮,大陸籍的王志強等四人,負責在大陸招攬有意將家中小女孩偷渡至美國的家庭,每人收六萬至七萬美元不等。

台灣方面則由楊健華負責到花東地區原住民部落,謊稱協助申請子女教育補助金五千元,騙取未成年女孩的戶籍謄本、家長身分證影本等資料,交給在旅行社任職的廖碧鶯。

廖女換貼上準備偷渡美國的大陸女孩照片,向外交部申請台灣護照,利用未滿十四歲不用親自到場的機會,向美國在台協會申請美國簽證。

楊健華另透過管道尋找台灣女子擔任「交通媽咪」,提供免費機票、食宿及一千至一千五百美元酬勞,讓「交通媽咪」到香港與大陸偷渡女孩會合,互動幾天後陪同搭機到美國交給當地接應人員。

國境事務大隊經八個月調查,陸續通知相關人到案偵訊後,昨天一併移送桃園地檢署偵辦。由於偷渡到美國的大陸女子多在十八歲上下,美國國土安全部及聯邦調查局要追查是否入境美國從事色情行業。

【2009/06/19 聯合報】 @ http://udn.com/

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已開發:台灣遲到的榮耀或新來的感傷?

已開發:台灣遲到的榮耀或新來的感傷?

摩根史丹利公司(MSCI)將台灣列入「已開發」市場觀察名單,引起許多人一陣驚喜:當了那麼多年「開發中」國家,台灣終於也要升格了!

然而,喜悅之中也夾雜著不少懷疑:是真的嗎?從什麼標準看,台灣合乎一個「已開發國家」的水準?

事實上,摩根史丹利把台灣列為已開發觀察名單,主要是根據經濟發展、股市交易規模與制度開放性等指標而定,較一般人對「已開發國家」的認知顯然狹義得多。 故而,對此過度興奮,似亦不必。與此同時,令人感傷的則是,同屬亞洲四小龍,台灣卻最後方得入列,遲到的榮耀其實也蘊含著許多警惕。

且不論台灣是不是將一腳邁入「已開發」之林,回顧這段漫長的「小龍」蛻變歷程,也許提供了我們一些大棋局的歷史反省線索。

在「四小龍」並駕的年代,台灣其實沒有太多不可一世的口氣,卻也不畏怯在國際間角逐爭鋒。當時,台灣外匯存底是世界第一,貿易量頻創新高,國民所得蒸蒸日 上,以中小企業的靈活身段鏖戰全球知名跨國企業。但不知從何時起,台灣突然把全副精力都轉投向政治,主政者忙於修憲、公投和國家認同的辯證,立委忙著打 架、飆口水,政府官員忙著表態,人民則忙著區分愛不愛台灣。在每日交射不休的政治口水戰中,台灣這條小龍幾乎忘了「前有勁敵、後有追兵」的處境。

今天台灣的平均國民所得,幾乎還停滯在十年前的水準;在我們閉著眼睛走路的時候,南韓快速超越了台灣,更多新興開發國急起直追。如果把這十年稱為台灣「失 落的十年」,這十年間,我們忙著在家中內鬥潑糞,不在乎其他國家的發展,也不在乎國內經濟走下坡,甚至忘了自己在追求什麼目標。今天,這個遲到的「已開 發」之名,讓許多人回想起台灣過去多年的荒唐歲月,恐怕不無「黃粱一夢」的蒼涼心情。

若要平實看待「已開發」一詞的話,國際貨幣基金幾年前已將台灣列為「已開發」經濟體;原因是,台灣早是全球第十四大貿易國,沒有理由不承認它是開發國。可 是,過去十年,台灣的商品出口排名已由全球十四降為十八,服務輸出則由十八降為廿八名。如此大幅的衰退,除顯示台灣實力的萎縮,也掩映著人民驕傲的流失。 馬政府最近重新推動經貿營運特區,這卻仍是李扁兩屆政府提出卻「說而不做」的計畫,十多年的老調重彈,豈不讓人唏噓?

再看,高雄地檢署日昨偵破高雄港務局的官商勾結弊案,港務局為虛偽提升高雄港排名,竟與航商勾結虛報貨櫃營運量,共同詐領績效獎金,兩年多來騙取了三億多 元公帑。最令人扼腕的是,高雄港的運量排名十年來由全球第三退居第十二,已讓人掩目;孰料,官員不思反省振作,卻更大膽玩這種自欺欺人、唱籌量沙的把戲, 訛詐國庫。這個案件,不僅是「治國無方,竊國有術」的具體縮影,也集中反映了台灣十年失落的可悲:愛台灣唱得越多,傷台灣卻越重;拚經濟喊得越響,經濟卻 被害得最慘。

可以說,我們一頭栽進「政治的台灣」,卻帶給「經濟的台灣」莫大的災難。也因此,這條過了青春期多少年的小龍,遲至今天才有資格坐上「已開發」成年禮的觀 察席,卻已經讓人失去喜悅的心情。反過來看,台灣的政治歷經這麼多年的內耗、交鋒和煎熬,又何嘗成熟了幾分?在國家認同上,民間其實是更為分歧;就民主歷 練而言,政黨的競爭文化其實是更趨於惡鬥,而未更臻成熟;就社會的發展看,藍綠兩極化的憤世嫉俗情緒不知何時才能產生正向的交集。

一個連「我是誰」都莫衷一是的國家,能因冠上「已開發」之名而變得更多元、自由、令人愉悅嗎?如果可以,就讓我們抱以期待吧!

【2009/06/19 聯合報】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冷眼集/馬總統,治安真的太差了!

新竹市的施政滿意度年年第一,但諷刺的是,新竹市的飆車族橫行,竹科人余之斌被飆仔圍毆致死,這是幸福城市該有的治安成果嗎?

其實,不光是新竹,全台各地的治安最近都亮起紅燈,在北縣無辜騎士會被流彈打死,到現在還不知道凶手是誰。搶銀行、劫運鈔車的案例層出不窮,竊案、搶奪、強盜案更是無日不有,飆車族到處橫行甚至濫殺無辜,或許警方也盡力防範與辦案,但事實擺在眼前,治安就是有夠差。

治安差或許與大環境不好有關,但政府拚經濟,有沒有同時「拚治安」?從最近治安情況持續惡化,不難看出政府目前施政重點何在。就有網友調侃說,「馬總統要兼黨主席,其實他更應該兼任警政署長!」「馬政府都是一堆博士閣員,但他們對治安卻是有學識、沒常識嗎?」「馬總統、劉揆出門都有大批隨扈保護,他們能體會小老百姓亟求免於被搶、被殺的感受嗎?」

年輕生命無辜枉死,只因莫名的招來惡煞刀棍齊飛,惹來無妄之災,面對這種橫禍,不但家屬悲慟,一般人看了也感同身受,竹科人余之斌事件難怪會引起大批網友公憤,進而發起連署要求改善治安。網友的怒吼只是開端,如果馬政府不「馬上」整頓治安,小心民眾的忍耐程度是相當有限的。

【2009/06/15 聯合晚報】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政府束手開放才是最大危機

天窗亮話-政府束手開放才是最大危機
• 2009-06-08
• 中國時報
• 【■郭正亮】
 六月初,全球最大的鐵礦投資案宣告破局,中國鋁業原本敲定將入資澳洲力拓(Rio Tinto)一百九十億美元(一成四股權),力拓卻在最後關頭突然拒絕。
 這並不是澳洲第一次拒絕中國入資。三月下旬,澳洲也曾駁回中國五礦集團收購Oz Minerals案,儘管澳洲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是舉世聞名的親中派,他所領導的澳洲政府並未對中國鬆手。
 美國也曾在二○○五年八月駁回中國海洋石油對優尼科(Unocal)一百八十五億美元的收購案,儘管中海油比競爭對手雪佛龍的報價多出十億。後來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薩克奇也都相繼表示,反對中國主權基金在該國投資。
 美、澳、德、法都是信奉自由市場的老牌民主國家,但在面對中國投資時,政府並未袖手旁觀,不但採取嚴格審查標準,還常以非經濟理由駁回投資。主因是來者不善,中國有能力對外投資的企業或基金,幾乎都由政府掌控。面對這種政經不分的外來挑戰者,放任自由市場競爭,無異自取滅亡。
 中國對西方並無立即而明顯的威脅,西方對中國投資的防範尚且如此。反觀台灣,中國不但是最大假想敵,也從未放棄武力犯台,但馬政府對於兩岸經貿的放任,對於兩岸交往的樂觀,卻遠非西方所能想像。
 以中資來台為例,馬政府原本將「國務院部委機構和軍方直屬企業」都排除在外,後來卻慮及國務院管轄的基金高達一百三十八檔,只把排除對象限於軍方。此外,原本禁止中資參與影響國安和壟斷項目,卻又為了促成兩岸共同參與「愛台十二建設」,特准中資可以投資航空城和港阜建設。據了解,中國最大的主權基金中投(股本兩千億美元)有意投資航空城,一旦如願,形同取得台灣空運情資,豈可說與國安無關?
 馬政府對中資投入海空建設的放任,可以對比二○○六年三月美國對阿拉伯外商的態度。當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外商杜拜港口世界(DP World)有意從英國公司買下二十二個美國港口經營權,美國國會擔心該公司的背景,斷然立法阻止該項交易。兩相對比:杜拜港口世界與賓拉登毫無關連,美國尚且如此緊張,反觀中投,徹首徹尾是國務院直屬機構,馬政府卻毫不在乎。美國有馬政府這種盟友,豈能無條件信任台灣?
 事實上,美國早已對台灣敵我不分的兩岸交往感到憂心,特別是針對台灣高科技不斷流向中國有所防範,開始管制部分尖端設備(尤其是半導體)輸入台灣。儘管如此,馬政府卻變本加厲,突然在上周五宣布將放寬十二吋晶圓廠西進中國。
 馬還引述錯誤的資料說「連英特爾都去了」,其實英特爾只在大連製造晶片組,和台灣可以生產各種IC、技術門檻更高的晶圓代工完全不同。台灣的晶圓代工獨霸全球,相關產值高達一兆五千億元,是最重要、最敏感的高科技產業。二○○二年台灣曾為是否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展開辯論,當時的民進黨政府決定廠商必須在台灣完成十二吋製程量產後,才能輸出舊八吋晶圓廠,結果促成了晶圓廠向上升級的動力,成功開拓出全球最大的十二吋晶圓廠聚落。
 反觀馬政府,既未展開辯論,又未看到配套,就由馬總統輕率表示將要放寬限制。這種「只要開放就是好」的教條思維,不但將威脅台灣的經濟前景,也將重挫台灣的安全價值。
 (作者為民進黨籍前立法委員)

社論-中國大陸經濟展望:成長與風險

社論-中國大陸經濟展望:成長與風險
• 2009-06-08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連續5年兩位數成長的中國經濟,終於在2008年首次減緩至個位數成長,2009年第一季甚至僅剩6.1%,呈現連續7個季成長率下滑,不但為1992年中國公布季經濟成長以來所僅見,亦為1999年來的最低紀錄。鑒於中國已成當前世界經濟成長中心,加以台灣與中國經濟日益密切,中國經濟前景值得關切。
 雖然近期中國經濟成長率大幅下滑,但仍明顯優於其他國家,主要歸因於中國自身的內需仍維持強勁。當前外需趨緩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困境,內需的強勁與否,乃成為經濟是否能夠維持成長動能的關鍵。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看,雖然2009年以來的零售總額年增率不如2008年全年保持在20%以上,但若以2008年數據扣除物價高漲的因素,並將2009年的數據加回出現負成長的CPI,基本上兩年的表現相當。其次,在2008年11月推出4兆人民幣振興計劃後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明顯上揚,優於2008年平均之26.1%。由於零售與固定資產投資表現尚稱穩健,投資和消費應可持續給予經濟成長8個百分點左右的支援,也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率優於世界其他國家的最主要原因。
 在外需方面,從近兩季的經濟成長率可看出,近年來表現相當強勁的中國經濟,也無法倖免於此次金融海嘯的衝擊,其原因在於近年來中國外需部門對經濟的貢獻持續提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疲軟因而帶給中國相當程度的衝擊。觀察需求面的結構,2008和2009年第一季中國經濟成長大幅下滑的主要因素,就是在於外需部門的大幅轉弱,在2005至2007年間,淨外需對年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度分別達25.0%、20.63%和23.53%;但2008年僅剩8.89%,2009年第一季甚至出現-3.28%的情況。外需復甦力道的強弱,絕對是中國經濟能否回到過去高度成長軌跡的一項關鍵因素。
 事實上,近期公布的景氣指標陸續出現的正面訊息,也顯示中國經濟有希望逐漸回到較高的成長表現。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景氣先行指數(領先指標),自2008年12月起連續5個月回升,一致指數(同時指標)在3月份也首次回升。此外,PMI採購經理人指數自2008年12月起,亦已連續5個月回升,且其中的細項指標包括庫存、生產、採購量、新訂單、新出口訂單及進口量指數皆同步改善,透露出中國經濟可能在近期落底反彈的信息。
 雖然大部份的預測機構皆預期中國經濟將在2009年觸底後,回到較高的成長走勢,短期指標也陸續出現經濟觸底的訊號,但近期中國的經濟數據也透露出一些需要關注的風險。首先,自2008年下半起大幅衰退的工業生產數據,雖然在近期出現反彈跡象,但工業生產中的發電量增速持續負成長而未能跟上腳步。此情況說明中國工業之所以出現復甦跡象,可能是由營建業所拉升,而用電量較高的製造業,特別是其中的重工業則仍處低迷。此外,製造業吸納了最多的就業人口,其持續不振也造成中國失業人口的增加和就業困難度的大幅上升;2008年第四季和2009年第一季的求才/求職比分別為85%及86%,較2005年至2008年平均約96.73%減少超過10個百分點,顯見中國就業市場的壓力。
 其次,今年第一季以來中國的貨幣供給大幅成長,其原因在於新增貸款的迭創新高,2009年前四個月的新增貸款已達2008年全年增加款的87%;但其新增貸款的用途卻集中在短期貸款而非中長期貸款。在當前全球景氣是否回升仍未明朗下,新增貸款過多且短期貸款占比偏高,將導致金融業呆帳風險提升。最後,2003年中國遭遇SARS致該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較第一季大幅滑落2.4個百分點,為1992年來至此次金融海嘯前最巨幅的下滑,若H1N1持續蔓延,對於人口眾多且稠密的中國來說將是一大威脅,成長回升的時間勢必後延。
 綜上,雖然中國外需仍舊疲弱,但在投資和消費持穩下,經濟已顯露落底並可能緩步回升的跡象,繼續大幅滑落的可能性已明顯降低。但仍需注意製造業等受外需波及較明顯的部門,以及失業人口增加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整體而言,中國經濟在內需支持、政府政策配合實行下,仍有機會達成「保八」目標,但要回到高度成長的軌跡,則尚待全球景氣的復甦。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从赵紫阳的骨灰说起

基度山者: 从赵紫阳的骨灰说起
送交者: 基度山者 2009年05月30日06:34:55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旧文重贴) 

众所周知,赵紫阳先生的骨灰至今还寄放在家里,照中国人的说法赵还没有最后的"入土为安".此事情发生在一个曾是中共党总书记身上,既是赵的悲哀,也说明中共是多么的残酷不仁,六亲不认.照理,赵紫阳应是体制内的人,也为中共的"伟光正"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放在八宝山的任何位置都不为过.据说,问题就出在放在八宝山的哪个位置上,中央定的位置没有被家属接受.我猜想,实际上家属也只是为了出一口怨气,还赵紫阳应有的清白和名声,骨灰放的位置只是借口罢了(事实上历任中共党魁的骨灰都没放在八宝山),各位说是不是?

如果短期内中共不对"六四"和赵作出翻盘,重新评价,那么赵的骨灰安置问题说得短一点,五年十载也难以解决.中共对于赵紫阳的处理,始作佣者老邓早已去见马克思了.目前最关键的两个人物是江泽民和李鹏,其中尤其李鹏由于同"六四"屠杀事件以及赵的纠葛最深最直接,赵的下台和以后的落难大部分都由李鹏的插手.所以,只要李鹏还活着,我想"六四"事件就决不会被重新评价,而赵紫阳也得不到彻底平反.

由赵紫阳的骨灰,我想到一个问题:那么,李鹏死了以后,他的骨灰将放在什么地方?这个"六四"天安门广场的"屠夫"胆敢留下自己的骨灰即使寄放在家里的机会恐怕也很难."六四"屠杀,他留下了极大的民愤!

在李鹏前面,中共历史上有与他有切身关系的两个人都为李的骨灰处理做出了"光辉榜样".

一位是李的养父周恩来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骨灰扔了.周死时,"四人帮"还在政治舞台上横行,他们帮助死魔临近的毛对周在全国范围内作含沙射影的攻击.显然在75年时毛已打算叫周结束政治生命,而周那时连肉体生命也到了最后关头.周的一生助纣为虐,替毛干了大量坏事.周与毛一起既得罪了许多战友更得罪了许多反对者.可以这么说毛的每一件坏事中没有一件与周没有关系.尤其刘少奇,林彪的倒台,周都落井下石,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所以,周想到以后被鞭尸,被扔尸,就想到把骨灰撒了,对外说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是革命的大无畏.真是笑话,人死了还有什么无畏不无畏的?只是周"高瞻远瞩"地想到"四人帮"上台或者中共倒台的那一天,他不希望他的骨灰也拿出来一起陪审.

再一位是"六四"决策人邓小平.本来,邓因为对毛的重新评价和改革开放"老苦功高",尽管有"反精神污染"及反对政治改革等等错误做法,但老百姓对他还是有些好感的.可是,"六四"屠杀一出,邓如毛泽东般的凶相毕露,晚节不保.邓的十年改革业绩功不抵罪,遂与李鹏一同成千夫所指!邓的处理骨灰的手法与大师兄周恩来如出一撤,那就是扔掉算数!省得将来夜长梦多.

"六四"事件中,原来还有一个台前人物:杨尚昆.杨在世时曾数次暗示过不是决策者.杨死后,其骨灰送回四川潼南老家,那说明杨在"六四"中的角色可能不是拍板不是决定性的,可能他还曾劝阻过用军队清场 ...,反正,他对今后的评价是有信心的.

李鹏在"六四"中的主要角色几乎无人置疑.他的几次恶形恶相的讲话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六四"发生后,没有一个人领导人出来承担过主要责任,那是邓李把决策过程向世人隐瞒下来;那是中央内部叫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责任,随着时间推移将成一笔糊涂帐.但邓李的主责是众所周知的,李的罪责难逃.下一个将轮到李鹏做决定.周,邓的骨灰处理,是放在李鹏面前两个绝好的参照物,下一个将轮到李鹏做决定.当李看到自己沾满鲜血的双手,看到死难者愤怒无比的眼神,当他想到无情的历史审判时,他对自己的骨灰处理只能写下一个字:

"扔!"

胡总明白金正日核爆的真正用意!

胡总明白金正日核爆的真正用意!
送交者: newpost 2009年05月30日10:49:33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http://bbs.creaders.net/military/bbsviewer.php?trd_id=364904

  在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第二次引爆原子弹装置数小时后,北京谴责这次测试。5月25日发布的中国外交部声明指出,朝鲜无视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是这样吗?如今,中国供应朝鲜大约90%的石油,80%的消费品以及45%的粮食。北京是朝鲜唯一的正式军事盟友,是朝鲜在联合国安理会及其他外交论坛上的主要支持者。如果不是因为中国人,就不会有朝鲜的导弹计划,不会有朝鲜核计划,不会有朝鲜。

  朝鲜领袖金正日知道,如果失去了中国的物质和外交支持,他就无法存在下去。中国人支持朝鲜,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影响力,知道自己可以在任何时候动用这些影响力。金正日引爆核武器是因为他知道中国人不会反对他。在这样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他不敢和北京作对。

  在过去八年,美国的对朝鲜政策可以归结为一个词:中国。布什总统指望北京遏制朝鲜,解除金正日的武装。然而在他任期内,中国人给予朝鲜领袖发展核武器及导弹最需要的东西:时间。中国人劝告大家要耐心,而所谓的六方会谈拖拖拉拉,他们本可以促成解决却没有做到。

  许多中国官员,特别是外交部的官员,知道他们国家的朝鲜政策从长期来看会适得其反,因为它最终导致地区的核化,从而令北京的相对实力边缘化。然而中国最高层没有达成共识去改变长期的政策。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显然明白,从短期来看,金正日是有用的,可以令日本和韩国手忙脚乱,可以迫使美国作出让步。

  奥巴马总统说朝鲜的行为对世界的和平及稳定构成严重威胁。那他的政府该怎么办呢?据说,他的高级亚洲官员认为美国对北京没有杠杆影响力。这一评估大错特错。中国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在于持续带来繁荣,而繁荣与否在于能否进入美国市场。

  在2008年,中国2955亿美元整体贸易盈余中,有近2920亿美元跟对美销售有关。美国依赖北京购买美国债,但如果中国不买美国债,中国的出口机器无法运作。如果北京不买美国债,会进一步约束美国经济。如果北京进一步约束美国经济,美国人购买中国商品的能力就会下降。如果美国人买入的中国产品减少,中国经济就会以更快的速度下滑,政治体系就会面临更多紧张局面以及困难。

  因此,白宫拥有影响力,特别是因为亚洲的势力平衡已经转向美国。在过去,北京做平壤的后盾,那是因为东京以及首尔所谓的"进步"政府也这么做。简言之,华盛顿在该地区的两大盟友日本和韩国都让中国有借口继续推行支持朝鲜的长期计划。


  然而中国的借口无法持久。安倍晋三上台后的日本和李明博上台后的韩国退出了支持金正日的业务。这样就留下北京独力支持可恶的朝鲜政权。在过去,中国在有同伴的情况下会蔑视华盛顿,而在没有同伴的时候基本上会合作。

  不幸的是,布什的白宫没有充分利用亚洲局势的变化,不愿意促使中国在未来(与美国及国际社会合作)和过去(与金正日朝鲜的关系)之间作出选择。如今,奥巴马政府正犯下同样的基本错误。

  奥巴马如果没有成功的对中国政策,那他永远不会有成功的对朝鲜政策。只要有北京的支持,朝鲜就可以继续与国际社会作对。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一个朝鲜问题,而是一个中国问题。

中国不收回钓鱼岛的背后有令日本胆颤心惊的大谋略

中国不收回钓鱼岛的背后有令日本胆颤心惊的大谋略
http://bbs.creaders.net/military/bbsviewer.php?trd_id=364394
万维读者网/军事天地/2009年05月29日00:13:05
  中国要想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影响力就必须首先保障自身安全。由于中日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权归属矛盾不可调和,一个强大而又不友好的日本将是中国国家安全的巨大威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把日本的实力大幅度削弱,要么让日本变得友好。这两个办法实际上又只有一个手段——那就是大幅度削弱日本的实力。“中国强则日本是妾,中国弱则日本是贼”的说法的具体应用就在这方面。大幅度削弱日本的实力明显是一石二鸟。一来减弱了日本的威胁能力,二来甚至还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减弱日本威胁意图的效果。正如前文所述,由于中国的海洋力量并未出现在美国希望的海域,美国几乎不可能以战争手段来挽救日本。按照笔者的想法,激发钓鱼岛问题的时机应该选择在我远程火力能够有效打掉日本实力结构的主干部分并军事占领琉球群岛的时候。没有了钓鱼岛问题的存在,中日就失去接触了,也就很难再提琉球问题了。机会一旦出现,就不能放过。

  琉球群岛一旦掌握在我国手上,就意味着日本引以为豪的对中国及其附属国的侵略成果彻底丢失,有助于我国击碎日本畸形的民族自尊心。同时要注意到,控制琉球还有助于我和平统一台湾的政治攻势。钓鱼岛问题引发中日战争,日本败而美国旁观的结果对于台湾民众就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了。台湾民众不可能个个都是地缘政治学家,他们不会把利弊分析得非常清晰。可至少大多数人应该明白,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台湾。当日本在发展起来的中国面前都成为一颗弃子,台湾还能算个什么?琉球群岛落入我国的手中,无疑标志着第一岛链已经从地缘政治角度上不复存在了。那么台湾的地缘政治作用也会大大降低,更是成为弃子中的弃子。大陆方面掌握着琉球群岛的事实将使台湾政客失去讨价还价的又一重要砝码。相信台湾民众会根据利益与风险的比较做出一个符合他们切身利益的抉择。

  笔者并不认为我国一定要为琉球群岛而故意拖延钓鱼岛问题的解决。如果实行那种战略构想,那就是真正的为下棋而下棋了。笔者这里提出的琉球群岛问题绑在钓鱼岛问题一起解决只是基于钓鱼岛问题暂时不适合摊牌这一前提条件下设想的利益最大化手段。同理,笔者包括台湾问题的构想也仅仅是基于同样前提下的一种利益最大化分析。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不可预料的因素何其多也,并非笔者微末的智力所能概括。一旦出现有利的时机或者迫不得已的情况,提前解决钓鱼岛和台湾问题都是可能的。

  日本,作为一颗棋子,却并不甘于做棋子。棋子没有棋子的觉悟,做出一些超越了棋子分内的事情,就会转变成弃子。说日本人能忍,也仅仅是战术上。真正从棋子转变成为棋手的国家,都是战略上也懂得忍的国家。美国刚刚独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做过法国牵制英国在美洲势力的棋子。美国也懂得忍,在美洲大陆上一忍就是上百年。最终呢?当年法国人的那颗棋子已经成为了今天独一无二的强者。日本人却总是不甘寂寞,要玩弄自己那并不高明的战略。最后的结果也就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假设日本真的今天就把钓鱼岛还给我们,那或许日本真将成为我国崛起道路上的潜伏杀手,说不定有朝一日会有再次独霸一方的机会。可惜,现在看来,日本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战略这种摸不着的秘密较量,日本一向不高明。钓鱼岛,虽尺寸之地,亦可见大势。兵进钓鱼岛,对于日本和美国意味着什么,还需要时间来做一个最好的考虑。

  在钓鱼岛问题解决之前,如何将钓鱼岛矛盾对政府威信的影响降到最低是政府的一个大问题。同时,这个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的配合。下大力气解决深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及其所带来的矛盾,建设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是政府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对于政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大考验。笔者在这里做一个大胆预测。如果没有特别的事件激发,钓鱼岛问题将极有可能在我国拥有3-6艘航母的这一阶段加以解决。

  等到有一天,中国政府发布公告,将有XXX船队去钓鱼岛进行勘测,对于进入钓鱼岛水域的一切外国船只将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予以击沉,那笔者做出的判断怕是就八九不离十了。手段绝了一点,但那是我们自己的领土,收复领土难道还需要选择文明却高难度的方法吗?温和不是对畸形心态的嗜血民族而言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无论韬光养晦还是有所作为,那都是中央不同历史时期对于国际环境做出的反应。从毛主席开始的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是中国人民完全站起来的基础。这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纪念的英雄会上溯到1840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