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泡沫之謎

泡沫之謎
【經濟日報╱社論】
2008.05.16 04:13 am

322總統大選馬蕭勝出之後,表現最光怪陸離的,莫過於台灣的房地產市場。一邊,在兩岸直航、開放陸資來台購屋的熱切盼望下,從台北開始,豪宅與商辦大樓身價暴漲,為了應付劇增的需求,營建業者預定520總統就職後,在北台灣推出價值1,200億元的新案,其中1/3是豪宅。另一邊,專注於台灣房地產市場的經濟學家根據多年來的連續調查資料,認為台北市房價已泡沫化,恐有崩盤危機,呼籲政府以具體手段未雨綢繆,與興高采烈的相關業者直接槓上,甚至收到死亡黑函。
這一場學者與業者的對抗,學者拿出調查資料做為論據,業者則直接以更大規模的推案與促銷行動力駁房市將崩盤的說法。究竟孰是孰非,似乎頗難論斷。
這種宣稱已陷入非理性熱潮的說法,我們還有十分新鮮的記憶。前幾年當美國股市狂熱如日中天之際,前任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也曾大聲疾呼,警告美國經濟正處於不理性的榮景。若干時日之後美國股市果然崩盤,證明其所言不虛。台灣房市是否也會步上其後塵,的確不容輕忽。
憂心忡忡的學者甘冒觸犯業者眼前利益的大不韙,硬要直陳房市隱憂,其立場絕不容懷疑;一方面統計數字斑斑在目,並非憑空捏造,另一方面其治學甚嚴,並未涉足相關商業活動,因此獨排眾議,也絕不是為了個人私利。但數字固然會說話,若非經過變造,所透露的訊息也十分客觀;然而如何解讀數字背後的意涵,其中則有複雜的學問。
一般而言,以若干年的時間數列判定市場走向,通常都要假定大環境並無突兀變動,影響市場供求的各項變數也都能維持於正軌,不致突增突減。如果現實環境不符此類假定,則依過去趨勢推斷未來走向,即難免發生與現實脫節的判斷。
就目前的台灣房市而言,包括這些學者在內,都不能否認開放陸資投資不動產為造成市場過熱的重要原因。此一重大變數與兩岸包機直航乃至每日數千名大陸觀光客來台,均為台灣前所未有見,而其中任一,影響之大均非事前可充分估量;則以過去十餘年鎖國狀態下的台灣統計資料所導出的房市變動趨勢,解讀目前台北市房價遽漲的現象,顯然已超出其能力之所及,若據而判斷台北市的房市已泡沫化,即須審慎地做進一步的檢驗。檢驗的重點當在於這些影響房價的新變數,諸如陸資大量來台,其金額將有多少、持續時間長短、未來發展趨勢;或是兩岸直航對選擇居住台灣者會有多大的影響,對商業活動是利是弊、規模如何?或者每年新增百萬大陸觀光客來台觀光購物,其對房地產的直接、間接影響如何,與香港相比,規模會更大或更小等等。
如果這些變數都未能納入原有模型,則一切推估都將失之保守。但這些變數由於過去無從稽考,根本有如捕風捉影,難有實據,也難以納入推估模型。在這種情況下,研究者只能暫時拋開時間數列模型,以其他方法進行評斷;但如是,其評估的權威也將立與他人拉平,分量自將大減。
不過縱使聳人聽聞的房市將崩盤之說有待查考,但學者的呼籲仍應正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果上述種種新增變數確將使房價大升,政府宜有適當的配套措施。我們立即想到的,就是房價大漲,將使許多薪資所得者、中低收入者更無法負擔居住的成本。有學者就強調,現在連教授都買不起房子了。
教授買不起房子的固不少,但買得起的也甚多,只是可能距鬧區較遠、品質也不如是之高。教授之外,會有更多中低收入者住無其屋。過去我們曾仿新加坡的new town政策,興建大批國民住宅,但數十年來東施效顰,始終未能掌握其精髓,而處處敗筆。當鬧區房價騰貴時,大有為的新政府或正是一展身手,真正興建眾多負擔不重但交通便捷、五臟俱全的new town為許許多多中低收入者解決居住問題的大好時機。
另外,面對任何投機炒作的狂熱,明確而迅速的資訊都是消除不理性因素的重要手段。因而學者主張加速推動市場交易資訊透明化政策,我們也高度支持。唯有資訊透明而健全,讓謠言不攻自破,再加上據此建立更能把握市場走向的分析模型,才有可能大幅度消除房市暴起暴落所造成的衝擊與對中產階級的傷害。這在先進國家都有成例可循,我們自無做不到的道理。何況,一旦這樣的資訊健全,今天飽受詬病的公告地價等等腐朽產物也可走入歷史,讓土地課稅一起步上正軌。
【2008/05/16 經濟日報】

財經爛攤 新閣最大噩夢

財經爛攤 新閣最大噩夢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8.05.19 02:52 am

民進黨政府留下的財經爛攤子不少,不論是二次金改、一周一利多或大型投資案,如今都處於留校察看狀態,喊停或推動,成了新政府大考驗。
民進黨亂開財經支票,經濟部與財政部是「財經爛攤子」頭號受害人,例如台電、台水與台汽電合作投資的沙烏地阿拉伯海水淡化及發電廠(IWPP)案,耗資千億元卻傳出政商勾結醜聞。立法院日前祭出「凍結令」,IWPP案相關備標作業可以繼續進行,但是否參與投標,準經濟部長尹啟銘表示,「完全不了解」IWPP案,一切等上任再說。
國發基金在扁政府時代銜命投資宇昌生技公司,取得四成股權與兩席董事,但前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家族握有宇昌生技逾五成股權,引爆爭議,全案懸至今而未決。
扁政府一手主導的二次金改併發症層出不窮,台新入主彰銀曾被扁政府視為金改典範,不過,金融界對於台新金舉債併購「以小吃大」始終疑慮重重,而台新金利用縮減董監席次等手段加速併購進度,也給人「巧取」印象,新財長李述德可能得花一番心力思考解決之道。
當年為兌現「公股銀行減半」支票,兆豐金奉命合併台企銀,但兩家銀行根本無意合併,全案卡在半空中,合併案要不要繼續走下去,也讓新政府腦袋發燒。
張俊雄內閣為拚大選,推出「一周一利多」,倉促將台銀、土銀與輸銀「三合一」組成台灣金控,不料台灣金控預算未過關,最大國營金控變成「黑機關」。新政府上台後,台灣金控該就地合法,或重回原點成為歷史,也是逃避不了的問題。
張內閣「政績」還包括通過許多減稅法案,例如調降遺產贈與稅率、提高遺產稅免稅額,擴大土增稅優惠適用範圍從「一生一次」至「一生一屋」,以及搭配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落日的所得稅降稅方案等。
【2008/05/19 聯合報】

莫輕率因黨而廢言

莫輕率因黨而廢言
【經濟日報╱社論】
2008.05.18 04:03 am

產業發展是經濟成長的主要憑藉,因此每任首長總會有一些政策方案或口號來代表它想引領的產業發展方向。準經濟部長尹啟銘日前說民進黨政府所推動的兩兆雙星計畫沒有意義,他主張政府要輔導企業提升附加價值。事實上多數簡化的政策口號或衡量產業成就的指標,都只在某些條件下正確可用,在某些其他情況下甚至是有害的。兩兆雙星這種強調產業規模的政策,以及把附加價值當成目標的政策,都一樣有正確和不正確的情況;政府在運用時必須因時因產業制宜,不可執著,更不可盲目追求。
將產業達到兆元產值或其他規模當成目標的主要可能缺陷,就是為變大而變大,結果反而得不償失。例如,不少廠商為了擴大營業額而猛接OEM訂單,結果受制於少數買家,不僅利潤率漸被壓低,也失去自主研發和自創品牌的能力,而不利於長期的發展。一國若只發展大規模的產業,則這些產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偏高,它們的景氣波動或國際競爭力的變化也較可能造成全國經濟的波動。
不過產業規模擴大也有它的利益。有些產業具有規模經濟是眾所周知,若未擴大到足夠的規模就無法有國際競爭力;當規模擴大後,可以吸引相關產業來提供服務,而產生經濟學上的外部經濟。例如我國半導體產業規模甚大,因此外國的設備廠就直接來台提供各種服務。我國TFTL-CD產業的擴大,也吸引相關的玻璃基板等產業到我國來投資。
產業規模的擴大也不限於第一產品產量的擴大,亦可藉多種相關產業同時發展來達成。這些相關產業常可互相支援,並產生更強的競爭力,且吸引更多相關產業來聚集在一起,即所謂產業群聚效益。這種群聚效益也正是我國以往不少傳統產業和個人電腦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晶圓代工業也因這種效益而帶動了IC設計等相關產業。
由此看來,產業規模擴大並不是沒有意義,只是不該盲目追求規模的擴大而已。另外廠商若為了未來的前景,不必政府補貼而願自行承受目前的虧損,在自由經濟中是很正常且有長遠眼光的事。為了維持相關產業或生產鏈的完整性,政府甚至可以考慮協助其中具有關鍵性但尚無競爭力的產業。所以尹準部長因兆元產業中有不少是虧損的產業,而說兩兆雙星沒有意義,道理是不充分的。我們希望政府以後仍能謹慎注意擴大產業規模的利弊,而採取適當的對策,不必全盤否定前一執政黨的政策。
高附加價值率的策略也和擴大規模一樣,可能有利卻也可能有害。廠商若因售價提高而使利潤提高,附加價值率也會提高,當然應是好事。然而附加價值率也可能因其他原因而增加,所以追求提高附加價值率的政策若不小心,也可能反而造成傷害。例如克魯格曼教授即曾指出,政府若以每勞工平均附加價值的高低來挑選產業,則將傾向於選擇使用大量設備的資本密集產業;但這些產業卻不一定較賺錢,也不一定對國家較有利。
當上下游兩家廠商合併成一家時,新廠商的產值等於原先下游廠商的產值,但其要素成本和利潤則是原來上下游兩家廠商的合計;因此在沒有任何實質改變之下,資料上卻呈現附加價值率大幅提高的結果。換言之,政策若鼓勵高附加價值率,有可能變成鼓勵不必要甚至不恰當的垂直整合。近年來有很多人擔心我國某些產業附加價值率的下降。這項下降可能有一部分是國際競爭使售價和利潤下降的結果,當然值得擔心;但也很可能是因為我們把一部分加工過程移到國外所造成。但若這種國際分工對廠商有利,也不會造成國內資源的失業,並不必擔心這種原因所造成的附加價值下降。
總而言之,附加價值有各種變化原因,不能貿然把附加價值當成政策目標。政策應更直接鼓勵附加價值有利的增加方式,例如透過研發行銷等努力而使產品價格和利潤提高;或者藉生產力的提高而使每單位生產要素生產出更多產品等等。民進黨執政之初提出的知識經濟方案要廠商發展別人沒有的知識,也是一個比泛言研發或高附加價值率更明確的努力方向,政府不可因黨而廢言。
【2008/05/18 經濟日報】

20年風水輪流轉

20年風水輪流轉
【經濟日報╱社論】
2008.05.17 04:24 am

日前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2008年世界競爭力年鑑,台灣從去年的全球第18名回升到13名,並且重新排在中國大陸之前;中國大陸去年排名第15,今年居第17位;而南韓近年來都在30名上下徘徊,今年從去年的29退到31。
在四大類指標中,台灣的名次三進一退。政府效能從20名進步到16名,其中財政政策仍維持在全球第三的好名次,其他包括簡化企業申請流程、建構智慧財產權法令等亦獲得改善;企業效能從17名進到第十名;去年評比受到前一年力霸金融風暴拖累,今年金融相關競爭力稍為提升,但排名仍是全球後段班;基礎建設從21名進到17名,其中科學基礎建設由第六再挺進至第四,技術基礎建設由第15回到正常的第五,想是去年有關「行動電話成本」過高的誤解,已獲致釐清。在四大指標中經濟表現則從16名退到21名,主要仍是台灣的國際投資明顯偏低,在受評比的55個經濟體中排名44,比前一年又下滑兩名,國際貿易也下滑12名成為第28名,其中經常帳盈餘雖排名第九名,但服務貿易出口成長率卻排名第53,幾乎是墊底的名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IMD第20年公布世界競爭力排名。1989年IMD首次公布國家競爭力排名時,日本以凌駕各國的經濟動能、產業效能以及創新,穩居第一名;但其後由於泡沫經濟的崩潰,日本花費GDP15~20%的鉅資、以長達十年的時間對金融體系紓困,經濟也停滯了十年。而如今排名第一的美國,雖然具備高度開放、韌性強、企業家精神旺、超前的創新力等條件,是日本所沒有的;但IMD亦提醒當下的美國應以日本為殷鑑,依過去20年分析國家競爭力的經驗,沒有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可以強大到免於崩潰,尤其當亂源來自金融部門。
再以冰島為例;當記者詢問去年高居第七名的冰島,今年為何卻沒有列入?編撰報告的IMD世界競爭力中心副主任羅斯雷表示,這是因為該國合作單位今年提供的資料不足。但事實上,冰島近來由於幣值大貶,由去年11月59克朗兌換1美元,急速貶至目前80克朗兌換1美元,冰島央行為了防止資金進一步流失及拉抬匯率,已將利率調升到15.5%令人咋舌的地步,眼看著就像一場小型的亞洲金融風暴前身。原因為何?當然是信用擴張所致;過去幾年間,冰島高達6萬美元的每人GDP的假象,依然得在其後付出金融危機的代價。事實上,早在2005年冰島出現進口大幅成長,導致經常帳戶貿易赤字達1620億克朗(24.3億美元),占GDP的16.3%,就應該有所警覺才對。
無獨有偶地,IMD把美國房地產借貸市場的混亂及貨幣高度波動,列為未來衝擊競爭力排名前茅的重大因素;而另一評比機構世界經濟論壇(WEF)也認為影響未來十年世界經濟運行的四大全球風險,包括系統性金融風險、糧食安全、供應鏈的脆弱性及能源供應,其中就經濟成本來看,系統性金融風險對於全球所造成的衝擊最立即也最嚴重。
說實話,之所以產生金融風險,其根源沒有例外,小從台灣雙卡風暴、大到美國次級房貸,甚至過去日本的泡沫經濟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起因均是信用過度擴張,在經濟成長的壓力或炫麗中,疏於或故意放縱金融及貨幣的監理與管制;結果所付出的代價,少則二至三年,長則十年,整體經濟均受到傷害。未來台灣經濟政策偏向擴張與金融開放,雖可創造商機,但也伴隨著金融及貨幣風險的提升;尤其台灣金融體制在世界競爭評比者的眼光裡,總是後段班,更顯示台灣強化因應系統性金融風險能力的必要性。
【2008/05/17 經濟日報】

伊戰五週年,美外交陷泥沼

伊戰五週年,美外交陷泥沼
2008/05/16
我親眼看著我的好朋友在跑過街頭時頭顱被砲彈打掉,身體還繼續往前跑。我的家鄉被美國人給毀了,家人也只能四散地躲在難民營裏生存。美國在巴格達指定的新統治者只是一群擅長綁架、謀殺的新政權。
「我親眼看著我的好朋友在跑過街頭時頭顱被砲彈打掉,身體還繼續往前跑。我的家鄉被美國人給毀了,家人也只能四散地躲在難民營裏生存。美國在巴格達指定的新統治者只是一群擅長綁架、謀殺的新政權。我已經和我的家人失散了,我很想念我的家鄉及家人,想回家。」
這一段話是年約20歲,化名為薩德(Ziad)的青年在網路上所寫的。其實,類似的故事在難民營裡隨處可聽見、可集結成書。據估計,目前仍有將近2百萬的伊拉克難民散居在敘利亞、約旦、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等邊境上的難民營內。雖然伊拉克新政府多次呼籲希望這些人能夠回家參與建設,但回鄉者不超過5萬人。
距華盛頓當局決定在2003年3月19日投下炸彈以軍事力量結束海珊政權,已經五年了。這場戰爭截至目前為止大約有四千名美國大兵犧牲。而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從2003年三月到2006年六月這段期間,伊拉克平民的死亡人數則大約是在10萬至22萬之間。代價可真是高昂且令人沉重。
金權政體 代價高昂
不意外,反戰人士在這天再次發起抗議活動,要求美國政府立即撤軍並結束這「不義之戰」,將「自由」真正還給伊拉克人民。他們質疑,「美國的目的到底在哪?」、「這場戰爭只是讓美國持續陷入他國的內部衝突,無法自拔」。除了代表共和黨的馬侃(McCain)質疑,撤軍代表美國失敗將鼓舞恐怖份子之外,兩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則是支持撤軍論,希望擴大支持群眾。
CNN也在當天公布從3月14日到16日所作的民調結果,支持伊拉克戰爭的比例從2003年3月的68%,掉到只剩36%;66%的人表達反對。民調並顯示,10位美國人中有7位認為,目前美國經濟困頓的一部分原因是政府在伊戰中的龐大財政支出所導致的。諾貝爾經濟學得獎人喬瑟‧史德立茲教授(Joseph E. Stiglitz)與曾任職於商務部財務長的琳達‧比莫教授(Linda Bilmes)在3月初的華盛頓郵報合力撰文說:「伊戰會讓美國付出將近3兆美元的代價。」
對這些負面消息,布希不僅駁斥為「太誇張」,且堅定立場地表示,「雖然這場戰爭代價高昂,但對美國的利益而言是值得的,必須繼續下去」、「伊拉克現已成為阿拉伯人加入美國共同驅逐蓋達組織的地方」。
站在伊拉克人民的角度,布希這席話可說是諷刺。他們認為,美國以武力推翻海珊扶植傀儡政權的目的在於掌控石油及戰後重建工程的龐大商業利益,也是為了掌控水資源、掌握中東的關鍵。伊拉克的地緣戰略價值就如同當年法國和印地安人戰役及美國獨立戰爭時的哈德遜河谷。
美國自認為在傳播民主、自由的做法,在他們看來只是美帝國主義的擴張及掠奪而已。約翰‧柏金斯(John Perkins)在其《經濟殺手的告白》(Confession of an Economic Hit Man)一書中告白:「我的任務是『慫恿世界領袖加入這個促進美國商業利益的大集團,成為其中一份子。到最後,這些領導人會陷入負債的天羅地網,不得不低頭死忠。如此一來我們就能隨心所欲地擺佈他們,以滿足美國政治、經濟或軍事上的需求』。」他稱美國是一種結合政府、企業及銀行的「金權政體」(corporatocracy)。
新世紀 分眾化時代
無獨有偶,美外交關係協會主席(Council on Foreign Affairs)理查‧哈斯(Richard N. Haass)在最新5、6月份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雙月刊中撰文,以美為主的一元化局勢已經結束了,代之而起的將會是「分眾化」(nonpolarity)的世界格局。他說:「在分眾化的時代裏,世界再也不是由一兩個,或是其他重要國家一起所控制,而是由許多擁有不同關鍵力量的角色所控制。」例如,蓋達組織、聯合國、歐盟、世界銀行、糧食組織等。
文章中也說,對伊拉克、阿富汗的用武已動搖美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中東產油國影響力,如伊朗,不僅快速上升,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幾年前預言美國會因為其「帝國過度擴張」(Imperial Overstretch),最終無法避免國力下滑,也可能成真。哈斯的文章頗有替美國外交政策緩和的味道。
著名《新聞週刊》(Newsweek) 主筆法里‧查卡里亞(Fareed Zakaria)也在這期的《外交事務》中發表《美國權力的未來》(The Future of American Power)一文。他分析,伊拉克戰爭不會是下一個「波爾之戰」(the Boer War)成為國力下滑的關鍵,因為美國在科技、教育、人口政策、文化包容和經濟實質面上仍居領導優勢。他承認,美正面臨其他國家實力快速成長的挑戰,競爭劇烈,但也因此,美國仍可在加強多國合作,穩定外部環境下發揮領導角色。
布希在2000年的總統競選中說,「美國需要一個更為謙卑的外交政策」。如今看來,只能期待年底產生的新任美國總統去實現這理想了。或許42年前保羅‧巴蘭(Paul Baran)和保羅‧斯威齊(Paul Sweezy)在其合著的《壟斷資本》(Monopoly Capital)中的一段話可提醒我們:「無庸置疑,供應軍隊是一門大家都贊同的好生意:所有大公司和小公司,都竭盡所能地去競逐利益。寡頭政治的私人利益,鼓勵不斷擴張。」
【2008-05-16 聯合新聞網】

義工形象和總統角色

義工形象和總統角色
【聯合晚報╱社論】
2008.05.19 02:39 pm

昨天晚上,台灣媒體和演藝圈空前團結,發起「把愛傳出去」募款活動,社會各界熱烈響應,募得2.27億善款。而馬英九和準第一夫人周美青,在活動中擔任接電話的義工。明天上午,馬英九即將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政權交接,中華民國將經歷第二次政黨輪替。相隔不到兩天的這兩個畫面,傳達了怎樣的訊息?
明天這個就職典禮,如果只是單純的政黨輪替,甚至只是國民黨把政權拿回來,那麼它也就不過是一個行禮如儀的政治儀式。目前各界皆矚目儀式怎麼設計,儀式當中誰坐在第幾排,誰坐在什麼位置。但事實上,這個典禮的意義應不止於此。典禮的主角馬英九從此將成為什麼樣的國家領導人,第一家庭的言行能傳達怎樣的核心價值,甚至是否樹立社會風範,應是更重要的事。國家領導人如果能重新導正核心價值,使台灣能拚經濟而非只知「經濟掛帥」,拚政治而非陷於意識形態之爭,則明天這個就職典禮,才真正是國家慶典。
馬英九和周美青的平民性格和清廉作風,到目前為止反映出他們清晰的價值觀,也是最大的資產。昨天晚上兩人擔任募款義工,再一次呈現了這樣「始終如一」的形象。尤其周美青,不但全程四個小時不停接電話,而且一開始就拒絕接受媒體採訪,樹立「只做事不作秀」的風範。連續四個小時接聽電話,沒有離開過座位,對於習慣職場上忙碌的經理人來說,這已經是生活的一部份,也是周美青的典型風格。換句話說,這樣的舉動其實已經是「內在化」了,想要裝也裝不來,絕非單純作秀。
能選擇清廉而有效率的政府,擁有真正是人民「公僕」的政府官員,應是世界各國平民百姓的企望。台灣在經歷一連串政府官員貪腐風暴、第一家庭涉及國務機要費等事件之後,人民將用更加嚴苛的標準,用放大鏡檢視第一家庭和政府官員。因此,新的第一家庭將成為社會的角色模範,希望馬英九夫婦這種已經內在化的儉樸生活和人民公僕的意識,能成為所有公務員的價值觀底線。
從明天開始,馬英九和周美青,以及他們的家人,將接受最嚴格的檢驗。希望他們的作風始終如一,不負人民期望。
【2008/05/19 聯合晚報】

新聞周刊:後美國時代 全球崛起

新聞周刊:後美國時代 全球崛起
2008/05/16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新聞周刊」發表著名學者法里德‧札戈里亞(Fareed Zakaria)的專文指出,種種跡象顯示,當今世界已進入後美國時代,我們正在經歷現代歷史上第三次重大的權力轉變;第一次是15世紀前後,以歐洲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二次是19世紀末美國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20年開始的美國之外的世界崛起。
他認為,這次調整和以往不同,後美國時代的世界不會充滿黑暗和危險,反而是前所未有的和平繁榮。哈佛大學教授品克(Steven Pinker)甚至說︰「我們或許現在正處在一個自人類存在以來最和平的時期」。
全球發展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新經濟強國出現,而中國和印度崛起,是這個後美國時代最直接的表現。 文中指出,美國一直在搞雙重標準。它是全球規則制定者,有時候卻不按規則行事。若干年後,當歷史學家寫到今天的時代,他們或許會指出,21世紀初,美國完成一項偉大的使命︰讓世界全球化。但美國可能被認為忘了讓自己全球化。
今年4月一項民意調查顯示,81%美國人認為美國走向錯誤路線。這項統計在過去25年每年都會進行,今年的數字是史上最悲觀的。美國人確實有理由悲觀,包括金融領域的恐慌、蕭條陰影、看不到盡頭的伊拉克戰爭、不斷攀升的失業人數、愈演愈烈的次貸風波,還有持續不斷的恐怖威脅。
但美國人焦慮的根源比這深得多,那是一種感覺︰在幾乎各行業,在生活各方面,過去的局面似乎都被攪亂。在世人印象中,美國似乎首度失去開路先鋒的角色。一個新世界即將產生,但塑造這個新世界的是外國人。環顧四周,世界最高的建築在台北,下一個將出現在杜拜;世界最大的上市公司在北京;世界最大的煉油廠正在印度建設;世界最大的客機由歐洲製造;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在阿布達比;世界最大的電影產業是在印度寶萊塢,而非美國好萊塢;世界最大的賭場在澳門而非拉斯維加斯。全世界十大富豪只有兩個美國人。想想看,僅僅10年前,美國在這些類別中幾乎都穩居榜首。
這些情況反映力量和態度的巨變。美國還在不停爭論反美主義的性質和程度,但當美國人爭論為什麼「他們」恨美國的時候,「他們」已經前進了,且現在對其他更有活力的地區的興趣遠遠大於對美國的興趣。世界已從反美主義轉入後美國時代。
在去年和前年,世界上有124個國家經濟成長率超過4%,其中包括逾30個非洲國家。事實上過去20年來,工業化西方之外的國家以過去不可想像的速度發展。發明「新興市場」這個名詞的著名經濟學家梵阿特美(Antoine van Agtmael)列出可能成為下一波最大跨國企業的25家公司,台灣宏達電、鴻海、台積電、裕元工業等四家入榜,巴西、墨西哥、南韓各四家,印度三家、中國兩家,阿根廷、智利,馬來西亞和南非各一家。
這顯示影響美國的不只是中國興起或亞洲興起,而是更廣泛的「世界其他地區」的崛起。我們正在經歷現代歷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轉變。第一次是15世紀前後西方世界的崛起。那時產生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世界︰科學和技術,商業和資本主義,工業和農業革命,還帶來了西方世界長期的政治優勢。發生在19世紀末的第二次轉變是美國的崛起。工業化後,美國很快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比其他國家可能構建的組合還要強大。20年來,美國在各個領域的超級大國地位基本沒有受到挑戰,這是過去前所未有的,至少從羅馬帝國2000年前統治世界以後是這樣。在美國強權統治下的世界,全球經濟加速發展。正是這種發展推動了現代的第三次力量轉變︰他者的崛起。
【2008/05/13 聯合報】

“丑新闻”不要怕见公众 (2007 年文章)

“丑新闻”不要怕见公众
金羊网2007―02―0811:42:29
羊城晚报
□秦关

不久前,关于“媒体是否造成了广州一些治安问题的扩大化”,曾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争论。日前,在论及新闻媒体对各类案件的报道是否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时,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国华则表示:案件上升,跟记者没关系。(见昨日《南方都市报》)对于舆论监督作用,胡国华的观点是:如果没有舆论监督,社会的很多问题就解决不了,弱势群体没有话语权。他们靠舆论监督引起社会关注、促成问题的解决,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各个机构内部监督都很重要,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热衷谈“眼球经济”,却很少注意到“眼球权利”对于处于转型期的国家而言,有着怎样非凡的意义。所谓“眼球权利”,即通过媒体的曝光或自身的行为,不断重申社会或个体的权利,使其受到关注并且促成问题解决。诸如农民工以赠寄锦旗或者贺年片、甚至跳楼等形式讨要薪水,即是“眼球权利”的具体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负责任的新闻报道将许多议题提上议程,即是在强调与申明人的权利,认同并呵护一个文明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藉此日积月累,形成风气。

“丑媳妇”要见公婆,“丑新闻”同样要见公众。诚然,我们的社会并不十全十美。承认这一点,我们就不必掩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对于广州来说,媒体对诸如“砍手党”、“飞车党”、“背包党”等案件的及时曝光,既是善意提醒市民出行注意防范,同时也是在呼吁有关部门着力改善社会治安。

事实上,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或丑闻时,并非只有记录功能,同样意味着让一个按部就班的世界有机会陷入沉思。

尽管它是一种“设置议程的沉思”,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记录与沉思对于一个社会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的改良来说,却是十足有益的。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记者是记录时代命运的史官。显而易见的道理是,我们今天研究或者复述二战,当然不必对二战造成的恶果负责。而这种研究与复述的意义就在于使这种悲剧不再重演。

人丑不能怪镜子,这是常识。传媒便是这样一面镜子,它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一个时代命运的忠实记录者。

如胡国华所说,“有时候报纸做一些披露我认为也正常,领导人没必要把每个下属的责任都承担起来,一报道点什幺就认为是给我抹黑,我们的各级行政部门也要提高承受能力、注意跟媒体沟通,善待善用媒体。现代社会信息发达,想要把资讯全部封锁起来是不可能的,以前可以做到,现在就没办法。以前没有互联网,现在你不报道,网上马上就出来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提高承受能力”,并非是“枉顾民意、我行我素”式的坚强,而是要摒弃那种“太岁头上动土”般的脆弱。进一步说,提高政府的舆论“承受能力”意味着各级行政部门要以更宽阔的胸怀,更务实的精神来面对媒体的批评。以追求幸福与自由的名义,没有人会否定,媒体与警察在打击犯罪、除暴安良、维护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有着相同的理想,共同的担当。

当然,在监督过程中,也要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新闻记者不提高素质,就可能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使命感。 

来源:新京报

(编辑:杨日)

从女性官员看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2007 年文章)

人民时评:从女性官员看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唐宋 2007年03月08日03:23
  在举世瞩目的两会上,身居高位的女性官员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国务委员陈至立……
  女性官员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女性官员的数量激增,折射出中国妇女政治地位的提升。
  实际上,不仅仅是女官员拥有参政议政权。中国民主政治的完善,为更多的妇女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在全国和地方两会上,有很多女代表、女委员。她们有的是知识份子,有的是影视明星,有的是体育健儿,有的是工人、农民……虽然来自不同的行业,但都是各行业的佼佼者;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区,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通过视察、调研,通过议案、提案,她们反映群众心声,积极建言献策,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走上政治舞台的女代表、女委员、女官员,是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文明进步的一个尺规。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妇女保护事业中存在的不足也不容忽视。在十几亿人口中,能亲自参与政治事务的女性,毕竟是少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歧视女性的不和谐音,女性的受教育权、就业权、生育权、发展权还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侵害妇女权益的事件还时有发生。
  有的农村家长认为女孩“是别人家的人”,念书也是白念,剥夺了他们的受教育权;很多女大学生在求职时,都曾遭遇“不要女生”的潜规则;有的女大学生和打工妹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饭碗,不得不和用人单位签订“若干年不要孩子”的“君子协定”;有的公司白领在生了宝宝后,职位不保,成为不受重视的“边缘人”;一些农村妇女在繁重的劳动之余,还啜饮着“家庭暴力”的苦酒……
  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女性要想获得平等的学习平台、发展机会,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取得平衡,她们要花更多的时间、耗更大的精力,有时还不得不承受来自社会的“冷嘲热讽”。从这个意义上说,女性依然是“弱者”,她们期待着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尊重和更多的保护。
  看一个男人的风度,要看他对待女士的态度。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要看妇女的社会地位。尽管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但距离和谐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衷心地祝愿广大女同胞节日快乐,也衷心地祝愿中国的妇女事业迎来新的春天。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中國流行的貪官謠

网闻:中国流行的贪官谣

【大纪元429日讯】

左手酒瓶,右手文凭;对上扶贫,对下摆平;胸中藏着花瓶,后面跟着醋瓶。嘴里念着小平。

八点上班九点来,品茶看报好自在。好烟见抽不见买,革命水酒把胃坏。楼堂馆所争着盖,小车牌子认老外。成天文山加会海,哪里热闹哪里在。

拿回扣,压价还价;挪公款,弄虚作假。骗钱财,摇唇鼓舌;吞国财,笔下生花。捞好处,巧弄权术;偷漏税,哄骗国家。为升官,赌注钱财;求政绩,虚报浮夸。

游山玩水称『考察』,乱吃乱拿称『检查』。钱权交易称『下海』,乱卖户口称『开发』。公费读书称『投资』,乱戴纱帽称『提拔』。截留公款称『奖金』,偷漏税费称『办法』。造成损失称『学费』,易地为官称『处罚』。

财政是爹,银行是娘,工商税务两条狼,公检法司出流氓,教育是根大蚂蝗。

工作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

官场是一把筛子,筛掉的往往是良种,留下的多是劣货。


網聞:中國流行的貪官謠
【大紀元429日訊】
左手酒瓶,右手文憑;對上扶貧,對下擺平;胸中藏著花瓶,後面跟著醋瓶。嘴裡念著小平。

八點上班九點來,品茶看報好自在。好菸見抽不見買,革命水酒把胃壞。樓堂館所爭著蓋,小車牌子認老外。成天文山加會海,哪裏熱鬧哪裏在。

拿回扣,壓價還價;挪公款,弄虛作假。騙錢財,搖唇鼓舌;吞國財,筆下生花。撈好處,巧弄權術;偷漏稅,哄騙國家。為陞官,賭注錢財;求政績,虛報浮誇。

遊山玩水稱『考察』,亂吃亂拿稱『檢查』。錢權交易稱『下海』,亂賣戶口稱『開發』。公費讀書稱『投資』,亂戴紗帽稱『提拔』。截留公款稱『獎金』,偷漏稅費稱『辦法』。造成損失稱『學費』,易地為官稱『處罰』。

財政是爹,銀行是娘,工商稅務兩條狼,公檢法司出流氓,教育是根大螞蝗。

工作就是開會,管理就是收費,協調就是喝醉。

官場是一把篩子,篩掉的往往是良種,留下的多是劣貨。

現代企業職位新解:

现代企业职位新解

总是在裁人,简称总裁;老是板着脸,简称老板;总是监视人,所以称总监;经常没道理,就叫经理;让领导秘密舒服,就简称秘书。

現代企業職位新解:

總是在裁人,簡稱總裁;老是板著臉,簡稱老闆;總是監視人,所以稱總監;經常沒道理,就叫經理;讓領導秘密舒服,就簡稱秘書。

重典之下何妨疏导? (2007 文章)

重典之下何妨疏导?

新京报 2007-05-28 20:11:59

  上投摩根“老鼠仓”案发后,对待类似于唐建的“硕鼠”,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非重典不足以平民愤,要对唐建“大刑伺候”。这种主张虽然强调了事后重罚的警戒作用,却忽视了对于基金经理行为的事前疏导,忽视了对犯罪行为的事前预防。

  事实上,“老鼠仓”监管在世界上都是一个难题。一个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总裁曾告诉笔者,监管“老鼠仓”,全世界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老鼠仓”的本质是内幕交易,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基金经理、庄家等掌握着别人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掌握着相对大众不对称的信息。这样,这个掌握着巨大资源优势的人群怎么样也抵挡不了股市上巨额收益的诱惑。基金经理们的薪水像小沙堆,股市上的收益却是一座大金山。

  尽管《证券法》的相关条文限制基金管理公司从业人员买卖股票、基金等证券品种,但在证券市场上,“老鼠仓”横流已是公开的秘密。

  一时堵不死,为何不疏导?与其限制基金经理投资,还不如允许基金经理投资基金,定期公布基金经理的投资,而且规定基金经理必须购买自己管理的基金,并规定基金经理在一定时间内不准买卖。这样就将基金经理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投资者的利益也会得到更好的保护。类似法律制度的边际修正还有很大的空间。

  当然,基金经理建“老鼠仓”还关乎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不管怎么说,重典必不可少,但不要忘了疏导的预防作用。

编者按:

什么是“建老鼠仓”

这算是金融犯罪的手法之一.

有些素行不良的基金经理人,仗着自己操作的基金有几亿的资金可以运用,就以远亲或是朋友的名义偷偷开证券户头.

以该户头先买进某支股票,然后再用自己操作基金的钱进去拉抬股价,等到差不多了就把户头的股票卖掉,这样自己就可以大赚一笔.

这手法在金融制度不健全的新兴国家偶有发生,您可参考以下报导:

为了防止基金经理人下海偷偷开设「老鼠仓」,进而炒热行情、影响股市,大陆官方对此进行严查。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上投摩根基金经理人唐建已被证监会查到开设「老鼠仓」,他因此被公司开除。外界则揣测,这是证监会以监管手段给股市降温的初步行动。 

所谓的「老鼠仓」,是指经理人利用公有资金在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资金在低价位买进股票,等到公有资金将股价 拉抬到高位后,再将个人股票率先卖出获利,这也是典型涉嫌内幕交易刑事犯罪行为。 根据大陆媒体报导,唐建自担任基金经理人助理起,便以其父亲和第三人帐 户,在基金筹备前就抢先买入新疆众和股票,其父帐户买入近六万股,获利近廿九万元人民币(下同),另一帐户买入廿多万股,获利一二○多万元,总计获利超过 一五○万元
。 

为了防范类似像唐建这样的基金经理人假公济私的「偷渡」行为,近日大陆证监会基金部发出「关于切实加强基金投资风险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该「通知」就是要严禁基金公司进行投机操作、炒热股市,并表明要严厉查处「老鼠仓」。

人肉火球… 南非排外22死

人肉火球… 南非排外22死
2008.05.20 02:46 am

手持棍棒的暴民18日大舉集結在約翰尼斯堡南方的一處違建區,見到外國人就是一陣打殺。
美聯社

南非約翰尼斯堡近日爆發嚴重排外暴力事件,一名外國人18日當街遭暴民縱火焚燒。
法新社
南非第一大城約翰尼斯堡從上周起陸續爆發多起燒殺擄掠外籍人士事件,到19日已有22人喪命。嚇壞的外籍人士成群逃竄到社區中心和警察局尋求庇護,警方已逮捕217人。

燒殺擄掠 約堡像戰場

暴民過去一周橫行於約翰尼斯堡及外圍城鎮的街道,看到外國人輕則痛毆,重則把人活活燒死或縱火燒房子,逼使外國人逃出來,再予以凌虐。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約翰尼斯堡部分地區有如戰場,暴力狂潮已導致6000名外籍人士倉皇離家,當地「無國界醫師」組織發言人哥梅爾說:「情勢就像典型的難民逃難。我已治療了許多槍傷傷患、被毆打的人,還有性侵受害者,人們都非常害怕。」

6000外籍人 倉皇離家

當地人指控外國人剝奪就業機會,造成糧食價格上漲,並且作姦犯科。大批外籍人士躲到社區活動中心和警察局,以免遭殃。甚至可以看見外國人帶著細軟,連家也不敢回,只能坐在街頭待援。BBC說,受害和逃難者多半是辛巴威人。

暴民殺人劫財,外國人開的商店紛紛遭殃。在當地開店賣毛毯的26歲巴基斯坦男子拉希德表示:「這些祖魯人見到外國人就殺,馬拉威、莫三比克、辛巴威、印度人,無一倖免。」目擊者指出,Pedis和Shangaans兩族也參與攻擊。

1990年代南非結束種族隔離政策後,大批非洲民眾開始湧進南非,因為當地經濟相對富裕。近年來南非500萬外來人口中,辛巴威人居大宗,估計有300萬 人,主要是為了逃避祖國的經濟崩潰和政治動盪。一些辛巴威人說,經過這次事件,他們決定要回國了,雖然國內政治經濟動盪,總比在南非被人燒殺要好。

糧漲失業 怪罪辛巴威

許多約翰尼斯堡居民指責辛巴威移民是當地犯罪率及失業率上升的禍首。部分辛巴威人表示,連糧價上漲也怪罪到他們身上。BBC認為,外國人顯然成為代罪羔羊。

當地警方19日準備進入市中心維持秩序,結果遭到埋伏的暴民投擲石塊,有暴民焚燒家具甚至瓦斯桶,形成路障,警方一度受阻,發射橡膠子彈威嚇,等到優勢警力壓制暴民,才得以順利進城。

一名在周日遇害的男子被發現時,身上裹著自己的毛毯,被放火燒死,人肉火球的殘酷照片刊登在周一各大報的頭版。

南非總統姆貝基宣布組織專案小組調查,遭到在野黨「民主同盟」痛批。

【2008/05/20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