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怕“家丑外扬”才“家贼难防”

怕“家丑外扬”才“家贼难防”
李辉
  河北承德故宫文物被盗案真相大白,竟然是一起震惊国内外的“外八庙”监守自盗案。警方调查发现,承德外八庙管理处文物保管部原主任李海涛早在10年前就开始监守自盗,经其手流出的文物超过百件,主要卖给国内的文物走私贩子和个人收藏家。拘捕李海涛当晚,还在李家发现了未转手的20多件文物。(《齐鲁晚报》6月11日)

  去年10月28日,有人发现香港嘉士得拍卖公司的拍卖品中,多件文物标有“故字号”,属故宫博物院文物。案发后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诚如认为,相比以前,各地博物馆的安全措施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外面的人要想偷窃非常困难,但是“家贼难防”。“家贼”真如朱诚如所说的那样难防?我倒不这样认为。所谓“家贼难防”,有传统的“智子疑邻”心理在作怪。“自家”被盗后如何“疑”、“疑”什么至关重要。但有的人从不怀疑“自家”,把“自家”人都视为两袖清风的楷模,把外面的世界则想得鸡鸣狗盗,如此就难免对外疑神疑鬼,高度警惕,对内则讳疾忌医,松懈麻痹。

  去年故宫文物失窃后,对故宫不利的传闻令故宫管理者压力很大。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故宫博物院一位副院长“虽然谨慎地不愿对故宫近年来有否失窃文物发表意见”,但谈到港报相关报道时,却大为光火:“说故宫文物失窃纯粹是无中生有,胡说八道!”(《中国妇女报》5月19日)

  作为国家级博物管理单位,不用说绝对是戒备森严,想来无梁上君子的立锥之地。既然“外贼”不可能窃盗文物,而被窃文物又明白标有“故字号”,不管怎么讲,故宫博物院负责人都应该冷静一点,把思路往“家贼”上想想,也不为过。此后,事实虽证明其中被盗的4件“故字号”文物已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调拨到承德外八庙,与故宫博物院并无直接责任关系,但不管怎么讲,各地博物院与故宫博物院都有着“亲戚”关系,如此珍贵的祖国文物被盗,有关负责人应该考虑到“家贼”作案的可能性,而不是急着为自家辩解,怕“家丑”外扬。

  李海涛之所以长达10年监守自盗不露马脚,除其本人作案手段高超和承德外八庙管理处文物保管部管理滞后外,我认为更严重的症结是,一些人一出事就患“三怕病”:怕“家丑”外扬,怕乌纱帽不稳,怕承担领导失职责任。如此“三怕”,家贼自然难防。

跳“集体舞” 不唱“独角戏”

跳“集体舞” 不唱“独角戏”(人民论坛)

陈家兴 2010042605:05 来源:人民网

  前不久,一个行业“掌门人”的任命引发公众热议。有的说,他此前从未涉足过这个行业,是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有的说,外行未必不能领导内行,开明谦逊的外行,远胜过霸道专断的内行。事实上,无论是“外行领导内行”,还是“内行领导内行”,都有不少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成败的关键就取决于领导者是跳“集体舞”,还是唱“独角戏”。

  领导是一门学问,既讲艺术,又讲科学。坚持跳“集体舞”,倡行民主理念、发扬民主作风、运用民主方法,也就掌握了这门学问的真谛。一意唱“独角戏”,不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会导致事业不兴,风气不正,人心不齐。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单位和部门,尤其是主要领导唱“独角戏”而不跳“集体舞”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还比较严重。

  决策不能搞“一言堂”。决策权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权力,不坚持民主就容易被滥用。“一言堂”是决策权滥用的前兆、决策失误的一大前因。有的一个人或几个人在决策时,特别是对于那些关系全局利益的重大事项、关系群众利益的重要问题以及干部的重要任免调动方面,不按科学、民主决策行事,喜欢独断。有的虽也走程序,却要么先把有不同意见的同志过滤掉,要么一听有不同声音就起急,即使有人敢于说出正确的看法也不采纳。其决策实施的后果,往往损失严重,贻害无穷。

  指导不能搞“瞎指挥”。给予正确指导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一项重要方法。有的人没摸清情况就指手画脚,乱说一气。有的人全凭个人一时好恶,不尊重常识、科学与规律,脑袋一热就让“关公战秦琼”。有的人刚愎自用,因为懂行就总认为自己正确,未听别人的意见便“就这么定了”。凡此种种,都是“瞎指挥”的表现。如此不但不能汲取集体的智慧,还让人丧失干事创业的心气。结果是工作局面不但打不开,反而会一团糟。

  团结不能搞“小圈子”。“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领导干部要团结大家一道共事,首先少不得的就是宽容,要有容人的雅量、坦诚的气度、闻过则喜的胸襟。但团结并不是“小团伙”、“小圈子”、“小帮派”式的团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有些领导干部那里,在“小圈子”形成共识就是民主决策,“小兄弟”的违法勾当就可以动用公权力翼护。少数人沆瀣一气,必致大环境乌烟瘴气。

  跳“集体舞”、不唱“独角戏”,要靠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更要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如此方能杜绝世人诟病的“一言堂”、“瞎指挥”、“小圈子”现象,更好地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