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官员财产申报是不是“反腐灵丹”?

官员财产申报是不是“反腐灵丹”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5月1日正式实施,有媒体调查显示,公众最希望政府公开的信息是“官员财产状况”,持此愿望者的比例达77.5%。

广州日报发表郭之纯的文章:官 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的推而不行、屡屡搁浅,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极有可能形成“劣币驱逐”效应。如果制度一直处于“摸索”之中而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侥幸心理势必越来越严重――更严重的是,他们或还会对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产生怀疑,对各种法律规则不以为然,产生轻蔑感――此为“劣币效应”之一。在某些 地方的官场“腐败小气候”下,坚持原则的廉洁官员,很可能会被边缘化――此为“劣币效应”之二。面对不透明的官员财产,公众最多的选择只会是“表示怀 疑”。而制度迟迟落不到实处,更会加重公众的疑虑――此为“劣币效应”之三。越来越多的官员腐败案例反复证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已经成为贪官污吏的 “免死牌”。多发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怪相,正是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不能落实的产物。

打击"高考移民"背后的公平困惑

打击"高考移民"背后的公平困惑 2005年10月13日13:28 北京娛樂信報
  
10月12日《北京娱乐信报》报导,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发文打击高考移民,高考移民一经查实,取消其考试或录取资格,已经入学的应取消其学籍。

  各地录取分数线的巨大差异让高考移民趋之若鹜,这并不令人奇怪。其最具有戏剧性也最有代表性的代表当为湖北籍考生李洋:他在高考中成为海南省理科状元,并有望被清华大学录取,但随后又因为在海南就读未满两年,失去了被内地大学录取的资格,最后却又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并获得44万港元的状元奖学金。

  李洋的幸运不可能在高考移民们身上复制。更多的“李洋”们,选择高考移民这条路,就开始了人生的一场豪赌:要么瞒天过海顺利通过高考和录取,要么身份曝光失去高考和录取的资格。当教育公平竟要考生们通过类似移民的赌博手法去实现时,这是一个怎样的大悲哀?

  也许在教育部看来,高考移民钻了现有制度的空子,不仅是对所谓“高考权威”的挑战,对迁入地的考生们来说也是一种不公,所以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举起打击的大棒。但事实上,有空子可钻,就证明现有的高考制度本身有其不合理性,这种不合理性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和“一考定终身”。在这样的怪现状之下,蒙受不公的不仅是那些高考移民迁入地的考生们,也有费尽心机并承担着巨大风险的高考移民们。要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根子不在于你打击了多少只是冒险寻求次公平的高考移民,而是应该在制度上保障所有的考生都能通过平等的途径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遗憾的是,面对高考移民折射出的高考制度不公现象,教育部首先想到的不是通过完善高考考核体系、均衡地方教育资源等正道入手,从制度上消除产生不公的根源,而是采用了一种粗暴的打压手段,“巧妙”地回避了自身的管理责任。这是高考移民们的悲剧,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没有一个制度是天然完善的,制度的不完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修正制度缺陷的诚意和决心。高考如何通过制度改良来实现最大程度的公正,不仅关乎千万考生的命运,也关系到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
本报评论员墨冰

劉憶如:讓台灣價值浮現

劉憶如:讓台灣價值浮現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許玉君/記錄 整理】
2008.05.13 02:40 am

劉憶如認為,台灣不能關起門來解決國內的通膨問題。尤其要善用新政府上台後,兩岸市場題材在這波國際資金大移動潮,深具吸引力的契機,讓台灣價值浮現。本報資料照片
衰退或成長》全球經濟有分歧
新政府上任所面臨的物價或景氣問題,已不是台灣自己的事了,油價漲勢也演變為長期的結構性問題。
IMF(國際貨幣基金會)發現全球經濟發展似乎有「分歧」(decoupling)現象,這種現象可能導致全球一起陷入衰退的惡性循環。
IMF把各國分兩大群組,一是包括歐美日等國的「先進經濟體」,另一個是以大陸、印度為首,涵括台灣、香港在內的「新興開發中市場」。前者經濟成長陷入停滯或衰退,今年經濟成長率平均只有百分之一點三;後者卻欣欣向榮,經濟成長率高達百分之六點七。
歐美等國因油價上漲引發通膨或衰退,能源需求降低,原本應可抑制油價;但大陸或印度等國經濟持續擴張,能源需求不減,反而產生助漲效果,打破石油市場「以價制量」定律。一旦形成惡性循環,不管是先進經濟體或新興開發中市場,最後都會一起被拖下水。
景氣與通膨》不應關起門解決
景氣與通膨糾結在一起,成為全球性的經濟問題,不僅是某一地區或國家的難題。
IMF呼籲各國政府政策一致,必要時應採取降溫手段,犧牲少部分的經濟利益使全球經濟健全發展;台灣是國際社會的一員,新政府不能、也不應關起門來解決國內的通膨問題。
主計處統計,今年一至四月的進口物價年增率如以美元計算分別是百分之十八、十九、廿一與廿,新台幣計算分別為百分之十七、十四、十二與十。
以新台幣計算的物價漲幅顯然較低,原因在於今年二月開始,由於外資大量匯入,導致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明顯上漲,新台幣升值效果使得進口商品變得相對便宜。
央行少干預》外匯政策宜順勢
台灣高度依賴進口物資是不爭的事實,這波物價漲勢山雨欲來也難以避免。值得慶幸的是,拜兩岸關係緩和之賜,台灣成為國際資金眼中另一個具投資潛力的市場,我希望央行未來儘量減少干預,順勢而為,適度反映新台幣價值,透過匯市機制減緩物價壓力。
台灣近幾年出口結構改變,美國市場雖然仍是我們最大的出口國,不過重心已逐漸移往亞太市場,尤其是大陸與香港。
在當前國庫空虛,全球通膨與景氣衰退危機四伏下,新政府最重要的課題恐怕不是再造經濟奇蹟,而是想辦法讓台灣價值浮現。如能妥善處理兩岸關係,政府不用靠大規模投資或支出,只要透過股市或資本市場,也能充分反映台灣資產價值,創造出財富效果。
過去幾年,台灣每年平均約百分之四的經濟成長率幾乎全仰賴出口,「消費」本應扮演景氣成長的主要推手,卻始終低迷不振。更糟的是,我們的出口成長一面倒地集中在大陸與香港兩地,扭曲的經濟結構,讓台灣陷入困境。
新政府拚經濟應回歸正道:經濟成長主要動力應源自於民間消費意願提高,而不是仰賴出口來拉抬。過去八年,由於扁政府錯誤的兩岸政策,不但扼殺經濟發展空間,許多台灣優質企業價值也被低估,獲利能力與股價不成比例。
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兩岸關係解凍露出曙光,連帶台灣市場吸引力倍增,成為這波國際資金大移動潮中深具「題材」的市場之一。
新政府只要能將浮濫資金有效引導到資本市場或其他資產上,應可舒緩通膨物價壓力;不過目前似乎還沒這種問題。
外匯政策以「順勢」最好。許多研究與實際案例都驗證,干預、抵擋匯率走勢,不僅無效而且有副作用。不過所謂「順勢」並不是什麼都不管,新政府應該把握台幣升值、民間購買力增強的契機,提升整體競爭力,導引國內經濟進入良性循環。
但多數外資畢竟帶有「熱錢」性質,滯留時間不會太久,政府引導資金進入的同時,也應避免「火上加油」採取擴張的財政政策,否則恐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油電價調漲》要照顧弱勢族群
新政府五二○後將調漲油電價,因應的配套措施如計程車、大眾運輸業者補助等,似乎過度偏重舒緩「油」價衝擊。事實上,油價上漲勢必帶動整體物價上漲,包括水、電、瓦斯、民生日用品等都會動,低收入民眾感受到物價痛苦超乎預期。
因此我建議新政府配套措施應更周詳,適用的範圍與對象應更擴大。反映油價的同時,也要照顧弱勢經濟族群,讓每個人都有飯吃。
另外,我再提出兩個觀點,一是這波全球的通膨危機,不只是能源問題,糧食不足的問題也浮上檯面。美國部分大賣場已開始限制「每人一次只能買兩包米」限制,可見得在美國人心中糧荒多嚴重!
農村多凋零》農業檢討馬上做
台灣不僅農業技術發達,也有很多耕地,但由於農業政策不當,多數農村已凋零破產。新政府不只要解決通膨問題,同時必須立即檢討農業政策、審視國土規畫與農地等問題,未雨綢繆面對來勢洶洶的糧食危機。
此外,為了抑制通膨(物價),央行極可能適度調升利率,連帶造成百萬銀行房貸族經濟壓力,數千億元的房貸形成另一金融隱憂。
【2008/05/13 聯合報】

從地震看中國的變與不變

從地震看中國的變與不變
【聯合晚報╱社論】
2008.05.13 02:32 pm

震央在四川的這場規模7.8的強烈地震,死亡人數已超過萬人,很可能還會繼續增加,災情僅次於三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這地震,讓北京當局繃緊神經,總理溫家寶趕赴四川坐鎮指揮,可見不敢掉以輕心。
自然災難,人們只能祈禱它不發生,卻不能讓它不發生。一個國家機制的運作良莠程度,決定了因應天災的效率。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中國仍處於改革開放的前夜,外界僅能憑有限的資訊去「猜測」災情,官方遲至三年後才對外公布死傷人數與災情損失。那是一個資訊封閉、威權體制的社會無效能之寫照。
三十年後的今天,中國雖仍屬共產黨一黨統治,不過改革開放程度不能同日而語。以四川大地震第一時間揭露的資訊為例,外電幾乎都掌握了大致的狀況,照片與電視報導快速呈現於世人面前,北京當局也在極短時間內對外發布災情與救災指示。足見三十年前三十年後,中國大陸的政經社會體質,確實起了很大變化。
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必然要走的路,亦即,必須相對揭露諸多現實資訊,以便讓國際社會在能瞭解實情的前提下,決定該不該進入中國,進行不管是投資或援助。尤其中國正積極籌備奧運,既然要讓國際媒體傳遞中國各地迎接奧運的準備情況,相對應地,也等於讓中國要去接受各國際媒體的「有色眼鏡」,去解讀他們眼中的中國社會。這就迫使中共必須在「欲迎還拒」或「不得不然」之間做出選擇。中共在最近的西藏事件所顯現出的「蠻橫」,讓奧運光芒打折扣,就屬負面的表現。
但四川大地震則性質不同,既屬天災而非人禍,中共自然不必重蹈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時官方的閉鎖態度,亦顯然記取了近日緬甸軍政府處理颶風災情的顢頇與無能的教訓。中共第一時間採取了較符合現代國家處理災情的合理反應,對災區民眾與國際救援團體開了大門。
中共官方有此「現代化」的覺悟,台灣也不該再拘泥「反共」思維。對天然災難施予人道救援,是地球村成員的基本義務,也是台灣向大陸人民表達協助善意的重要機會。我們自己曾在九二一地震後感受國際救援的溫暖,這是回饋的時候了。
【2008/05/13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