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领导“中华香烟门”事件这么简单?
四川新闻网http://www.newssc.org2008-04-29来源: 四川新闻网

  读罢4月23日《南京晨报》肖风先生撰写的《如何看领导的“中华香烟门”事件》,才知道最近由海南文昌市龙楼镇的领导在抗灾值班现场抽 中华烟,而引发了一番热议,多数网民们认为台风袭来,镇领导值班抽中华烟不妥。但作者认知和议论事情,并未停留在抽烟这种“小事”上,而是发现了“比该不 该抽中华烟更紧迫的问题”,那就是网络监督应“不拘泥于某些细微环节,而着眼于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官员施政”上。
  作者的观念也许并无过错。就抗灾而言,关注一名领导、评价一名领导,应该是他“在抗灾中是否调度科学、组织得力、行动高效,是否尽最大努力保证 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而不是抽了什么牌子的烟。但联想到我们生活中的种种,联想到某些品牌的香烟往往更多地与我们的官员紧密地联系 着,我就想到,这领导干部抽烟的事,还真不能如作者所说的“抓大放小”而轻易“放掉”。
  虽然,在生活 中,抽烟确实只是小事一桩,纯属个人爱好。即便某人爱抽某一品牌的香烟,只要个人经济状况许可,只要没有在不该抽烟的公共场合抽,其他人也是不能置喙的。 但某人一旦做了公职人员,一旦是领着纳税人的钱过日子,他抽什么烟,他的烟从哪里来的,他该不该这么抽烟,就理所当然地该纳入公众议论评价的范畴,而对他 的议论评价,也就绝不什么可以随意回避或放掉的小事了。
  从生活中,我们似乎都看到过这样的现象,一旦某人“领导”上了,甚至只是到了某关键位置了,其抽烟水平和档次就有大幅提升,以至某烟厂为其极品 新烟的广告词就是“地厅级的享受”,将烟与官员级别这么明目张胆地联系在一起,并堂而皇之地张扬出来,应该也叫做“中国特色”了!这是否也反证了一点:在 我们国家,官员抽高档烟已是理所当然的事。虽然细究起来,这抽下的香烟与其经济收入状况、与其薪资水平未必一致,或者根本就是严重不符的。但现实中,“中 华局长”、“熊猫主任”、“黄鹤楼书记”却真实地充斥着各个地方,而一些烟厂纷纷开发数千元一条的香烟,也成了不争的事实,且这些香烟都还销势良好,甚至 还“一烟难求”。
  为什么呢?还是新闻中的主人说了一句老实话。那位被指责的当事的镇党委林书记就以不屑的口吻说到,“中华烟是当地老板带来的,他们爱怎么说就怎 么说”。意思不外是,烟是老板送的,这抽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何等地理直气壮,何等的理所当然!而这样的话,任何有官场经历的也该是极其耳熟。笔者就曾听 说,有相当级别的领导在民主生活上说,“我这人就是爱抽烟,一些同志好心送来的烟,确实是被我抽了”,他进而讲道,“这抽烟不该是腐败吧”!高官都如此认 为,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可议论的!我总是相信,他们的觉悟和思想意识,都是高过如我等的小吏、小僚或老百姓的。
  但我们作为小百姓的,往往要算小帐:就以烟为例,如某领导真的爱好某种烟如“中华”“熊猫”等,至于“极品黄鹤楼”什么的,更是不敢细算,以一 天一至两包,一月3至6计算,一年该多少钱?他老人家的工资难道真的只用于抽烟不成?如按那位领导说的,这烟是别人送的,是别人笑纳的,这些买烟的钱是哪 里的?那些人为什么要送?就这么白吃了这些人的烟么?这个问题谁能回答清楚?而曾为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就曾在上海质问过一些专抽名烟的领导,你们这么抽 烟,钱是哪里来的?烟是谁送的?据说还震住了不少人。
  小帐一算,竟然不小了,那从这次的“中华香烟门”事件看,领导干部抽什么烟,抽的谁的烟,也就不该再是什么小事了,而是关联着重大事情的,那就是党风廉政建设,那就是干部作风问题,那就是反腐败斗争。这绝不夸张和有意拔高!(陈武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