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明:不沾鍋個性要改
【聯合報╱記者 郭乃日】
2008.05.07 08:16 am
陳芳明期待馬英九善用台灣文化實力,致力轉型正義,建立公民社會。記者高彬原/攝影
現已是廿一世紀了,但過去八年台灣卻仍卡在廿世紀,還是廿世紀末的舊思維。在廿一世紀中,馬英九必須有全新的思維。
最大挑戰》全球化、兩岸關係
馬英九面臨的最大挑戰,大的是全球化,小的是兩岸關係。過去不僅台灣社會內部對立,兩岸之間也是緊張的關係,因此展現新氣象,為兩岸關係創造和平、和解的條件,是馬英九首要之務。
不過兩岸的和平、和解不能一廂情願。馬英九要求大陸撤飛彈,只是最低要求,還有很多條件要創造。而且兩岸要和平、和解,不僅台灣經濟和文化要提升,最重要的是中國的態度。我不是不樂觀,而是審慎樂觀。
現在台灣談與國際接軌,大都是指美、日,卻不見有人談如何與東歐、第三世界國家發展關係,顯示台灣談的與國際接軌並非全方向與國際接觸。而且我要提醒,兩岸接觸並非就是全球化的接軌,台灣與國際接軌,必須有全方向的考量,不要用兩岸觀取代全球觀。
我最欣賞的領袖是美國總統甘迺迪。那時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早已結束,但直到甘迺迪時,美國才真正脫離二戰思維,開始正視國內事務,如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甘迺迪的大方向思考終結黑白對立、解決黑人人權問題,是一位令人欽佩的領袖。而台灣的國共內戰思維,直到阿扁任期都還存在,馬英九可效法甘迺迪,突破國共內戰思維的禁錮。
建和平島》馬也能和解共生
不過要注意的是,甘迺迪在冷戰時期,因美國自身的實力才有創造和平的條件,也才能消弭古巴危機。所以馬英九應重視台灣的優勢,除了民主經驗外,台灣的文化能力也應發揚,像台灣本省和外省作家的力量不會輸給中國作家,這些文化的力量都可以做為馬英九的後盾。
另外,台灣的生產力仍很強大,不要以為只有引進陸資才能促進台灣經濟發展,馬英九仍要持續開發台灣的實力。
馬英九就任總統,我認為未來四年台灣的公民社會會有更好的條件來催生,台灣的文化實力也會愈來愈強大。甘迺迪當年也有這種想法,所以他注重黑人人權。台灣在與大陸和解的同時,內部也要先和解,馬英九的政見中有一項是「建立和平島」,我認為就是「和解共生」,這雖然是謝長廷的政見,但馬也曾表示願意採納謝好的政見,我希望馬英九任內能「和解共生」。
過去國民黨反共,民進黨也反共,這種反共思維對台灣文化傷害很大。因此在談轉型正義時,對那些在反共時期被犧牲的人,那些因白色恐怖、通匪、資匪罪名受難的人,如雷震等,都應有個交代。
馬英九最該引以為戒的領袖就是阿扁。阿扁剛愎自用與社會脫節,剛就任時雖想親民,後來卻變成操弄民粹,阿扁最後成為只是南部綠營支持者的總統,嚴重窄化、矮化總統的角色。馬英九應記取教訓,跨出黨的界線,成為全民總統。
馬英九對台灣未來很樂觀,一再強調「馬上」就好,其實現在已有隱憂在醞釀中,就是造神運動,馬英九應主動踩煞車。造神運動對馬英九不是好事,對台灣社會也不健康,馬英九高票當選總統應更謹慎、謙卑。
馬英九還有一個毛病就是有些事講太快了,例如面對兩岸關係不能太一廂情願,北京的每句話都經深思熟慮,馬英九必須小心應對。
我對馬英九有很深期待,希望他能落實政見,做全民總統,不過這仍有待觀察。
馬英九是國民黨培養的人才,在過去保守思維的年代,他也曾有保守思想,如曾反對總統直選。現在已是全民總統,過去的黨國思維必須改變,如國民黨黨史應全部公開。
政治潔癖》出汙泥不染不可能
馬英九不沾鍋的個性,太過潔癖,對未來施政並非好事。馬英九必須更果斷,要出汙泥而不染是不可能的,除非過都由別人承擔。總統不應有政治潔癖,應勇於承擔責任。不沾鍋是神話,馬英九應走出神壇,沾染汙泥,做個有氣魄、勇於承擔的領導人。
一個領袖成功的背後,一定要有一支能充分合作的團隊。阿扁任內一直換人,就是一大敗筆。對於新內閣,有人譏為老人政治,但當年阿扁用童子軍治國,問題一大堆,所以應給馬英九一次機會。
面對歷史》魅力是一大助力
阿扁是政黨輪替的第一位總統,本有機會創造歷史,如今卻要面臨歷史的審判。而馬英九以外省人的身分,可以高票當選總統,其實就已改寫台灣的歷史。不過馬英九當選,個人魅力是一大助力,雖然魅力不等於行政能力,然而他如果用人得當,仍可開創新局。
在與馬英九的接觸中,我發現他很有企圖心,做不做得起來,兩年內可知曉。馬英九應該趕快開始做事。
民進黨政府一直強調本土論述,阿扁更認為他的歷史地位就是維護台灣主體性,但民進黨卻忘了本土論述要以執政成果來肯定,否則這種主體性只會被歷史審判,非常諷剌。馬英九不要再複製過去的對峙,例如已改名的就不要再改回去了,因為人民要的是牛肉,不是口號。馬英九如果真的端得出牛肉,他的歷史地位也就確定了。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