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聯合筆記》今年入聯提案應改弦易轍

聯合筆記》今年入聯提案應改弦易轍
【聯合報╱傅依傑】
2008.06.18 03:08 am

「馬上」使兩岸關係峰迴路轉,也為台灣參與國際帶來多年不遇的轉機。為爭取台灣更大外交戰略利益,台北應掌握難得機遇,調整戰術,在九月開幕的第六十三屆聯合國大會改弦易轍,考慮暫停推動入聯案。
這絕非外交撤退,而是捨「務虛」而尚「務實」。亦即,放棄過去十五年對台灣並無實質利益、反而常成為友邦藉案需索的作法,將更多心力與籌碼置於世衛、世銀、國際貨幣基金等更有更實質且具體可求的國際組織目標上。
如此,不僅可體現馬政府「和解休兵」的外交新思維,更可「以退為進」:胡錦濤既在「吳胡會」鬆口,聲稱將考慮台灣參與世衛問題,則台北可報以不再挑起北京最在意的聯合國外交攻防,以換取加入世衛更大的可能性。
在主、客觀形勢上,馬政府該對入聯案採取新態度。至少應有別於李登輝及陳水扁政府的作法。
台北一九九三年起推動參與聯合國,雖發動於李登輝時期,但始作俑者是當時在野的民進黨。究其緣由,是李登輝面對民進黨鼓動的入聯訴求而不得不做做樣子,但卻披上「會籍普遍化原則」、「台灣人民聲音應被聽到」、「台灣的政經實力有資格也有權入會」等道德外衣。
但無論是以中華民國「重返」或以台灣「加入」,都涉及主權問題,這是北京最敏感的神經。而李登輝的「兩國論」、陳水扁的「一邊一國」及去年沸沸揚揚的「入聯公投」,都汙染了該案原有的人權及道德訴求。即便台北強調,絕不挑戰北京在聯合國既有席次與地位,又如何不招致北京的全力打壓?也因此,台北十五年入聯闖關屢敗屢戰,虛耗多少資源,只換得一個無實質意義的「宣達」效果。
「馬上」的外交理念既是棄「烽火外交」轉求「和解休兵」,講求「務實、靈活、彈性」,則衡量兩岸的嶄新情勢,今年聯合國案勢必要變,去年荒腔走板的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絕不可行。今年總務委會及大會認可議程的兩個傳統戰場,先考慮休兵吧。
【2008/06/18 聯合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