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政府的「秘密」何其多

政府的「秘密」何其多
【聯合晚報╱社論】
2008.05.02 02:09 pm

國內爆發了重大的外交醜聞!扁政府任內欲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建交,牽涉秘密金援近十億台幣款項,遭到中間人侵吞。政府目前隔海提起訴訟,當初對此事「牽線」並指示匯款的時任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坦承,「我要負最大責任」。
縱然邱義仁承認自己的責任,卻難以彌補此一公款損失,更無法解釋清楚此一醜聞的種種疑點。兩國商談建交是何等大事,怎麼可能出現巨額經費匯入身分不明的外籍私人帳戶的情節?今日就算普通見識的國民,聽聞此種毫無履約擔保的私相匯款之過程,也會覺得類似詐騙集團手法,而認定萬萬不可為吧?此事若非在「秘密外交」掩飾之下,如何可能進行?但直到弊案揭發,政府已正式提出追討和訴訟的今天,外交部猶以「國家處境艱困,秘密外交難免」為由,不願對事件多作解釋。
「秘密,秘密,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為之」!這件醜聞,如果不是因為政府的訴訟行動而曝光,其間「國安會秘書長指示外交部匯款海外私人帳戶」的情節,也許永遠都在「國家機密」的保護之下而不見天日。人民可以「合理懷疑」的是,類似的政府「秘密」不知還有多少!其中或許確有若干如外交部所解釋,因國家處境敏感而有難言之隱。但想必其中另有很多假「秘密」之名、圖私人利益之實的黑暗故事。
例如國務機要費案件中一度言之鑿鑿的「南線專案」,現已成為扁政府執政紀錄的笑柄之一,實乃政壇「公開的秘密」。國務機要費現在仍有多少卷宗封存法院,被視為具有「機密」性質,這些是真秘密,還是假秘密?是國家的機密,還是元首家族私人開銷的秘密?一旦冠以「秘密」之名,誰知真相是否將石沈大海?
國家處境艱難,國人皆有共同的感受和體諒。但政府假「秘密」之名的各種行徑,是否確實為爭取國家利益所為?是否另有監督機制和合理的流程要求?是否具有法制規範以防人謀不臧?是否終有必須「解密」的時機?這些問題,都是民主法治國家的基本條件。台灣自詡往民主化邁進,但僅此外交醜聞一件,即已暴露出政府的「秘密」何其多!台灣的民主意識日漸進步,未來應監督節制政府的秘密。
【2008/05/02 聯合晚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