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兩岸戰略 既合作又競爭
【聯合報╱賴岳謙/實踐大學學務長(台北市)】
2008.05.05 02:53 am
博鰲論壇蕭胡會後,台灣掀起了大陸熱,許多行業都在準備兩岸的春天到來,許多人都說他們準備好了。這時馬英九卻推出了經由李登輝同意的台聯黨賴幸媛來負責政府的大陸政策,大陸熱一下子似乎又凍結起來。百姓們憂心忡忡,即將淪為在野的政黨蠻懷狐疑,即將執政的政黨則用力批判。國民黨的立委們,黨的負責人們,沒有人知道馬的用意為何?馬的戰略目標為何?
我同意馬英九所說的,邀請賴幸媛接掌陸委會是「一個煞費苦心的安排」。想一想以下幾項問題:我們跟大陸是否只有經濟問題要協商呢?有沒有涉及主權的問題需要協商呢?有沒有政治問題需要協商呢?當雙方準備開始談判的時候,特別是涉及政治和主權議題時,一個好說話的主將跟一個不好說話的主將,哪一個對我們比較有利呢?初始階段提高姿態,後面階段調整姿態是否更有利於目標的達成呢?
其次就涉及到馬的深層想法了,也就是國家名稱的問題。馬當然認為一個中國指的就是中華民國,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對中華民國N表中國,那他要代表中華民國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要不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中華民國,要不就各自聲稱代表中國。所以一中各表或法理兩個中國是馬的政治主張,這個主張的實現需要經過艱苦的奮鬥,他需要一個願意為實現這個主張敢與中共針鋒相對的政務官。
總之,個人以為馬的大陸政策就是「新戒急用忍」政策,採政經分離主義,在經濟議題上採取合作原則,吸引陸資,繁榮台灣,在政治議題上則不排除抗爭的手段,據理力爭。所以他的戰略就是既合作又競爭。經濟合作方面就由溫和的熟悉經濟的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來負責,政治競爭方面就由擅長對抗的賴幸媛來負責,江賴彼此既分工又合作,所以他說這是一項煞費苦心的安排。
只不過兩岸關係的發展是互動的,一方打牌,他方也會打牌,當馬可能打出既合作又競爭的時候,大陸採用停、聽、看的可能性較大,初步判斷,七月直航的可能性較大,但其餘的就不一定能如期所願了。
【2008/05/05 聯合報】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