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道在「低」不在「高」    
聯合新聞網   城邦部落格  2008/04/28 18:51:31
 準行政院長劉兆玄公布大部份內閣名單,新閣的特色在於「高」,高學位、高經歷、高社經層次,但百姓卻希望他們「低」,放下身段才能接近民眾。
身處高處者眼界亦高,博士學有專精卻非通才,生活經歷往往與庶民脫節,過去擁有博士學歷者參與政府決策,對於維持政權助力不大,李登輝時代如此扁政府亦若是,即使借重學術經歷更高到諾貝爾獎層級的學者,亦未見有何作為。
在經歷方面,此次內閣亦充滿學界「高」地位的學者,除了行政院長是大學校長出身外,教育部長鄭瑞城、國科會主委李羅權、文建會主委黃碧端、政務委員曾志朗、張進福,都曾經擔任過大學校長,再加上其他在大學任教的閣員,昨天公布的十八名新閣員中有十人來自學術界,新內閣組成有如學術單位。
有學問的教授們治國也許並非壞事,但是民眾對於大學校長及教授們的期待,是不要把老師的身段帶到政壇,以國家當學校人民當學生,自認指導員來指導民眾。
為政之道採取高標準理所當然,但是施政態度則宜「低」不宜「高」,馬英九能高票當選總統,專家分析認為他在選前花時間在民間「Long Stay」發揮了甚大的作用。
下鄉長住,就是求低。
新閣老手多,就難免年齡也較「高」,劉兆玄要求老手們積極培養新人,讓未來能放心交棒。
交棒,也是求低。
對於國家空轉八年而望治的民眾來說,如果在上位者都能求低,
就可引用民進黨主席謝長廷的說法:「不要唱衰、要期待。」
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