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心生洪水
【經濟日報╱社論】2008.04.29 02:45 am
內閣新一波人事公布,造成最大震撼的,卻是所謂「閣揆」管不了,而由未來的總統直接安排的陸委會主委。一向偏獨的深綠台聯大將賴幸媛竟受命出任負責兩岸事務最主要決策的陸委會;這個無比巨大的反差,豈僅是大出意料之外,簡直就如某些藍營立委所說,是一個突如其來的「青天霹靂」,朗朗晴空飄來一朵烏雲。
馬蕭團隊勝出,人盡皆知,高喊開放政策、主張三通直航、取消投資上限,乃是獲得700多萬選民支持,贏得壓倒性勝利的關鍵。也正是因為從李登輝主政時祭出戒急用忍的魔咒,高舉兩國論的大旗令兩岸關係結冰、台灣自鎖國門,令台灣十餘年來商機流失、資金失血,經濟陷入困境;其後復在李登輝操弄之下,令尚未準備妥善的民進黨提前倖得政權,而變本加厲地奉行鎖國政策、鼓吹台獨路線,將台灣的生機完全斷絕,才會在今天激起台灣人民如此強烈的求變呼聲,也才讓馬蕭團隊重為國民黨奪回政權。
也正是因為馬蕭的開放主張如此明確,國人急切盼望能在對岸配合下順利開展、早見成果,所以蕭萬長能打破成規逾期報名仍得前往博鰲論壇會見胡錦濤,受到國人無比熱切的關注;以及馬蕭勝出,國內立刻充溢歡欣鼓舞的熱情,人人都為未來描繪出美麗的遠景。這一切,並非馬蕭團隊在治理國事上有何過人之處,可說完全寄託在開放政策能否實現、兩岸互動能否解凍。如果即將上任的新政府在這頭一等大事上讓人民失望了,兩岸開放一波三折、承諾的支票紛紛退票,則不論馬英九有何過人魅力,新政府提出天花亂墜的說辭,萬里晴空將立刻烏雲密布,對這個新政府的支持也會瞬間降至冰點。
馬英九天外飛來的陸委會主委任命,如此受到注意,引發偌大震撼,其中道理,由此可思過半。因為如果這個得意忘形的政府,竟牽起鎖國政策首倡者之手,將兩岸事務最高決策的重責交給台獨立場鮮明、撻伐中國大陸不遺餘力的深綠人士,猶如一盆當頭冷水,澆在歡欣若狂的國人頭上,所釋放的訊息令人不寒而慄。即使新主委未來放棄台聯幕後主子的鎖國路線,不致將兩岸開放熱潮完全扭回冰凍狀態;但馬政權不願兩岸開放太平順,在經貿互動的過程中會不斷橫加政治角力,時時以台灣的主權、台灣人民的利益為名,遏制經濟開放的腳步,在一個簡單的人事案上已淋漓盡致地表露。
其實這一突兀安排,並非無跡可尋。就在蕭萬長恰逢其會於博鰲論壇帶回許多融冰的好消息時,馬蕭二人即嚴肅地警告,「冰山融太快會有洪水」。此一深藏玄機的說法,已經預示新政府對國人期盼開放的熱情有所懼;則目前這一盆當頭冷水,完全意在快速降溫、阻止冰融。
但融冰將成洪水之說,我們卻百思不得其解。一個久受桎梏幽囚之人,一旦有機會解脫,豈會不儘快拋去全身枷鎖、立刻奔向自由天地?還需要一次解一小段繩索,一日向大門走一小步,以免自由太多成為洪水猛獸?
其實洪水之說,正是當初李登輝「戒急用忍」政策的根源;所以要對登陸投資設定40%上限,就為了緩步向前以免引來洪水。在此次大選期間,馬蕭的對手不斷醜詆大陸觀光客,以大批陸勞將來台搶奪工作機會、侵奪中小企業商機的恐嚇之詞,是另一種洪水猛獸的說法。
但絕大多數台灣人民並不認同此一恐嚇之詞;不但歷次民調都清楚顯示多數國人主張兩岸快速鬆綁、早日實現直航、開放陸資來台,而且馬蕭的勝選,正是一個最堅強的證據,證明那些恫嚇之詞完全未能得逞。然而始料未及,真正被嚇到的,竟是馬蕭自己。
我們必須正告馬英九及其新政府,所謂融冰,以及到目前為止人民所期盼的兩岸開放,即使完全實現,仍未至兩個正常而平等的經濟體系本該達到的互動。而且以今日台灣在人才、產業、教育、建設、硬體環境、軟體法規上具備的優勢,兩岸的開放只會為國人創造更多的機會、更大的用武之地。同時,即使開放,誠如馬蕭在競選後期所切切宣示的,對於陸勞來台等我們還會設下重重限制。因此所謂洪水,完全是對自己、對國人極端缺乏自信,怯戰的敗兵心態的疑心生暗鬼,與李登輝乃至陳水扁的畏瑟心理只不過50步與百步之差。
我們要求任何再高喊洪水猛獸者拿出具體的證據來,不要捕風捉影、自欺欺人;但我們更不可容忍任何以此自欺而貽誤國家大事的輕舉妄動。
【2008/04/29 經濟日報】
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